现代许多人,习惯在家中读书,也有不少人习惯在学校、在图书馆读书。读书,忌被他人打扰。古人读书、钻研学问,大多选择在清净处,在山水间。
一 杨肃、吕大奎 读书处
南安市石井清水岩,其始建于唐代,位于杨子山中,其有“太乙真人”唐代进士杨肃读书处、宋代吕大奎读书处。现今,此清水岩周边有不少摩崖石刻,如:“读书处”“曾见一人”。“读书处”三字让笔者遐想与安静。“曾见一人”四字让笔者浮想联翩,那是怎样一份情深!
二 张友松读书处
南安市官桥镇岭兜村有一座观音山,山中天然巨石下形成石室,室内可容100多人,它便是石室岩。石室岩主殿共分两层,二楼曾为“友松读书处”,现此五字被刻于岩石上。张友松为南宋官宦后人,他在石室岩读书时,曾在读书处写下:独乐芳园四时春不息,无边风月一榻意何穷!
风月无边,给人漫长悠远之感,是一种浪漫,一种意境,一种自我沉浸!文人,将岁月渲染,将故事熏染。他们读书,从书中学到无数知识,最终往往能够高人一等。不论内在或外在,皆会有所收获。山水间有灵性,更多星辰,更多蕴意的自然景观形成的环境,与其心境相互呼应。能动亦能静,能思且能行,饱读诗书的他,遗有读书处激励后人,也沉淀、丰富了当地人文!
三 黄养蒙读书处
南安市丰州镇九日山登台庙庙址周边,原有唐朝宰相姜公辅隐居时所建房屋,后为明代进士黄养蒙年轻时读书处。
传说,黄养蒙在朝为官时,曾受内宫金娘娘眷顾,仕途坦荡,因而他对金娘娘一直感恩在心。在黄养蒙致仕回家乡丰州后,他念及金娘娘恩情,就把原先他在九日山的读书室,修建为庙宇,并塑金娘娘像于内奉祀。
黄养蒙的读书处除了在九日山外,其在九日山下黄龙江畔也有一座“半山书屋”。
四 史继偕石书房
南安市霞美镇云台村与邻村三堡村交界处伏船山上,有一石洞,为明代史继偕(另一说,为史继玠)读书处,其又称“石书房”。史继偕(1560-1635),孩时在云台读书,后徙居泉州,历宦32年,官至文渊阁大学士,著有《云台藏稿》等书,后居泉州,百姓俗称他为“史国老”“史国舅”。其在石洞上题字:“云桥深处、山川出云”,后代多有达官贵人前去瞻仰。三十多年前,因开采石料,其字被毁。
五 韩偓、欧阳行周 书室
“韩偓书室”“欧阳行周书室” “五桂堂书室”“石岩书室”等址,位于南安市丰州镇石亭寺周边。现石亭寺停车场,原为“莲花湖”,晚唐大诗人韩偓曾隐居于湖畔。笔者在其近处山坡上看到“韩偓书室”摩崖石刻,字迹十分模糊,只隐约可见!
韩偓读书处下方,约百米处原有栖禅小阁,为宋理学家朱熹与进士陈知柔登临憩息、会友论文读书处。向下数十步,即欧阳詹读书处。“开八闽文教之先”文学家诗人欧阳詹曾在那儿读书,现今那儿有“欧阳行周书室”崖刻。
明嘉靖年间,傅阳明父子于石亭寺后筑室读书,后相继登第,被称为“五子青衿三甲第”。其堂号为“五桂堂”,因此那儿又被称为“五桂堂”书室。
古时,石亭寺周边多有古人读书处。好山、好水、奇石、诗文将石亭寺汇聚成一片人文璀璨之地!
(洪少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