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本报综合新闻版刊发《“儿子”让添加QQ好友?收到这种信息的家长们注意啦!》一文,讲述一市民遭遇网络骗局一事。这一骗局其实很“老套”,但仍有市民“中招”。
冒充儿子,称手机坏了微信登录不了,要加QQ好友。被骗市民未加思索,通过对方QQ好友的申请,随后中了对方提出的需要交纳培训费的连环骗局。直至累计被骗走85800元后才恍然大悟,终于通过电话与儿子核实情况,但为时已晚。
不得不说,在网络社交平台冒充亲人,或是领导、同事实施诈骗,这样的骗局已是“老伎俩”,屡见不鲜。但是,必须注意到,除了报道中的事例,最近身边的同事也遇到类似骗局。相同的是打着“儿子”的名号,不同的是,诈骗分子绕了个弯,向其亲戚、同事、朋友实施诈骗。在此之前,还常听闻诈骗分子冒充老板、上司要求财务转账,等等。
从一个个案例来看,被骗市民之所以中招,不外乎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信熟”,二是没有核实。总而言之,缺乏防骗意识,而被骗往往只差那么一个问号。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遇到“套近乎”的网络信息、“谈钱”的事、天上掉下来的“福利”,必须睁大眼睛,多个心眼,切记先打个问号,切记先核实真假,以免上当受骗。(林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