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第07版:杂项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战国漆绘车马出行图奁

■河南焦作 程磊磊

战国是中国漆器工艺的第一个繁荣期。战国时期由于激烈的社会变革引发的伦理意识和审美观念的变化,使得该时期的漆器工艺得以迅速发展。漆的色调以红、黑两色为主,其特点是“朱画其内,墨染其外”。器内涂朱红,明快热烈;外髹黑漆,沉寂凝重,红黑对比,衬托出漆器的典雅和富丽,呈现强烈的装饰效果,器物具有稳健端庄之美。战国时期的漆器,以木胎为主,并有陶胎、铜胎、皮胎、夹纻胎、竹胎、骨角胎,最常见的是日常生活用品,如奁、盒、匣、匜、鉴、枕等,花纹精细流畅、绮丽无比。

楚国漆器是战国这一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器物。楚国漆器高度发达的原因,除了战国时期大的社会因素影响外,还有一些楚国自身的原因。首先,楚国处于长江汉水流域,生长着大片漆树,有丰富竹木资源;其次,楚国漆器工艺的发展与楚国疆域的开拓、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

这件战国漆绘人物车马出行图圆奁(见图),是楚国漆器的代表作,湖北省博物馆藏。此奁直径27.9、通高10.4、胎厚0.3、周长87.4厘米,呈圆形,漆木器,通身采用深红、橘红、土黄、棕褐、青色等色彩彩绘了一幅人物车马出行的图景。画面中出现26个人物、4乘车、10匹马、5棵树、9只鸟、2条狗和1头猪,画师们为了在有限的平面中合理布局,采用横向长卷式构图法,通过横向平移的视点,将一个大场景分成若干部分。他们用五棵随风摇曳的柳树,将画面巧妙地分隔出五段,相对独立又前后连贯、构成一个完整的时间序列,达到了首尾连贯,过渡自然的欣赏效果。画面按其情节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画着奔驰的车马、冠冕垂缨的贵族、随从和迎接者,表现的是出行途中的景象;另一部分由气宇轩昂的御者和即将出行的马车为主体,表现的是迎来送往的场面。图中26个人物或跑或坐,扬鞭催马,衣巾飞舞,犬豕腾跃惊吠,树木随风摇曳,共同构成清新隽永的生活画面。

此奁出土于1987年湖北省荆门市十里镇包山岗发现的一座2300多年前的楚国高等级贵族墓葬,墓主人为楚昭王后裔,官至楚国左尹,下葬年代为公元前316年。在这座命名为包山2号的楚墓中,考古学家发现了这件精美的圆形漆奁,出土时里面装有胡椒、铜镜、搽粉饰等物品。奁是古人的日常生活用品,从奁中出土的物品可以得见,此奁当为古代女子盛梳妆用品的盒子,相当于今天的梳妆盒。

这件漆奁出土后,外壁与漆胎分离,如果将外壁展开,会发现它是一幅长87.4、宽5.2厘米的长卷通景画,这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用色最多的先秦绘画作品。这幅《车马出行图》被称为中国最早的通景连环画和世界上最古老的漆画,反映出战国时代的艺术趣味和生活热情,对研究战国礼仪、风俗、社会文化具有深远意义。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