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第06版:民声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变无为有”拓宽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子

12月3日,本报报道《西偏村体育文创园开工建设》一文,讲述永宁镇西偏村发展集体经济方面的新动作。近年来,西偏村在发展集体经济方面花了不少心思,一个个集体经济创收载体“变无为有”,取得了可喜的成效。该村的做法值得借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发展自有产业并非易事,缺乏资金、资源是摆在许多村落面前的客观难题,也是一个共性问题。破解这些难题成为发展集体经济的关键所在。当然,不思考、不推动、不下功夫,天上不可能掉馅饼,集体经济也只会停滞不前。

先来看看西偏村的做法。近年来,该村依托紧邻宝盖山风景区的优势,先后建起旅游商品一条街、林下研学区、户外露营度假基地等。一个百万村财产业带由此而来,西偏村也因此迈进“百万村财俱乐部”。而今,该村再次盘活资源,建设集室内游泳馆、篮球馆、羽毛球场、乒乓球场、足球场、瑜伽馆、网球场、健身房等涵盖多种体育健身业态的体育文创园。不得不说,新投建的体育文创园是一个朝阳产业,经营、运作得好,市场广阔。

旅游商品一条街、林下研学区、户外露营度假基地、体育文创园,这些并不是原来就有,而是后天努力而来。从西偏村的实践来看,“变无为有”不是不可能,难题不是不可破解,关键在于有没有想突破,有没有花心思,有没有下力气将想法变为现实。

当然,每个村落的实际情况各有不同,可以拓展的空间有所差别,破解共性问题的难易程度也各不相同。需要指出的是,不是每种创收载体都具有可复制性,搭建发展载体还需要结合自身实际,需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前瞻性研究。总而言之,要积极探索,用心实践,寻找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路子,而不是照搬照抄。

值得一提的是,成功的探索与实践,村“两委”班子是关键,要有思路、有魄力,要敢于克服困难,更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林智杰)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