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 邵川
冠以“当代草圣”之誉的林散之(1898—1989),晚年为人写字,都不署名“林散之”,而在作品落款处,往往写上“林散耳”三个草书名字,这已是林散之粉丝们耳熟能详的事了。不过,在众多的书画作品中,有一种款为“林三指”的,可能很少有人知道,现介绍一下。
林老原名林以霖,又叫林霖,因林氏原有十六字辈(后经林老补充为三十二字):“春成以昌,永如其毓。传家克孝,定世开宗。”到林老这一代是“以”字辈,其父林成璋是“成”字辈。林老自幼左耳微聋,语云:“一聋三痴”,故自号“三痴生”。因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子久)号“大痴”,清代“小四王”之一王玖号“二痴”,此二人均为书画名家,故号“三痴”是与诗书画有关的。
后来,他从含山进士张栗庵学诗古文辞,张先生嫌“三痴”之名不雅,为其取“三痴”之谐音,改字“散之”。其时有“散之”朱文印,“林散之”朱白文印和“林三之”白文印用于书画上。
前面说过,林老自幼左耳微聋,68岁以前在其书画作品上多数落款“左耳”“乌江林散之左耳”。到了1966年8月24日,林散之夫人盛德粹因患胃癌辞世。原来林散之只有左耳略聋,说话还能听得见,在短时间内经受了这一系列严重刺激后,两耳全聋了。以后又叫“散耳”“聋叟”。
1969年12月30日,72岁的林老携夫人骨灰和《江上诗存》手稿、笔墨纸砚由二子林昌庚从南京林学院送回乌江故居江上草堂。
一晃眼,春节将至。除夕(1970年2月5日)那天,林老上乌江街澡堂洗澡,不慎跌入池内锅中,当别人抓起他的右手往上拉时,手上的皮挂了下来,全身严重烫伤,送至南京住院治疗3个月始愈。结果他的右手小指和无名指却完全弯曲着和掌部长在一起,无法伸展。为了尽快恢复右手右臂的机能,他天天打太极拳,注意锻炼右臂和手腕、手指,慢慢地那拇、食、中三个指头也能捏住笔,开始写字画画了。诗云:“伏案惊心六十秋,未能名世竟残休。情犹不死手中笔,三指悬钩尚苦求。”由此,林老的书法个性渐趋突出,瘦劲绵韧的线条连绵起伏,笔势圆转,浓淡枯湿变化多端。曾自诩“林三指”,并云:“上海有个程十发(意谓只有十根头发),南京有个林三指。”
1974年初秋,林老特地画了一幅《蜀江一角》山水赠给学生冯仲华,款云:“甲寅初秋写蜀江一角以为仲华学弟留念,林散耳。”还钤了一枚极少用的白文“林三指”印。并且风趣地对冯仲华说:“为你专门画的,否则将来见阎王不好交代,冯仲华跟了你这么多年为何不给他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