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晚饭,我站在阳台上想欣赏一下月色,无奈四周高楼层层遮挡。自从定居城市,晚上很难再见到月亮。记忆中小时候在乡下,夜晚随处可见一轮明月悬挂在天空,就像一盏明灯,抚慰着人心,呵护着每一个赶夜路的人。
记得六七岁时,我生活在乡下的老家。那时的夜晚寂静无声,仰天望去唯有天空的那轮明月,发散出柔和的光,抚摸着大地的每一寸肌肤。
那时我家住的是四合院。每到夜幕降临,吃完晚饭月亮也出来了,院子里的邻居相约而出,围坐在院子中央,你一言我一语地唠着家常。我们几个小伙伴则喜欢躲在大人身后玩捉迷藏。顷刻间,说话声、欢笑声充满整个四合院。
每当此时,月亮便慈祥地看着我们,在它温柔的爱抚下,我们尽情享受着童年的快乐。有时我们玩累了,想和它说会儿话,发现它不知何时已躲进云里,只在云层边留下些微弱的黄光,似乎在告诉我们,夜深了,该睡觉了。这个时候,我们在大人的催促下,依依不舍地和它告别。
儿时在乡下,最留恋的还是冬天的夜晚,那时的夜晚最迷人,月亮更圆也更亮,大地在月光的调和下,渐渐湿润了,连空气都如此清新。我们在月色里尽情嬉戏玩耍,月光下处处都是我们的舞台。
冬天的夜晚,我们除了嬉戏打闹做游戏,最喜欢的是在村东头的打谷场看电影。打谷场非常大,一到放电影时,全村男女老少便搬上家里的小板凳,到打谷场上等待电影开始。冬天的夜晚天黑得早些,放电影的工人会在月亮出来之前先将幕布升起,等观众整齐坐好,月亮升起来了,电影也正式开始。
在儿时,我们多半看不懂电影内容,我们喜欢的是放电影时的热闹气氛与邻里间的欢乐和谐。调皮的小孩会凑近幕布,将手指的影子投到幕布上,他们不时变换手势,幕布上的倒影栩栩如生,好似一出皮影戏,惹得旁人捧腹大笑。
儿时月色下的欢乐还有很多,只是现在离乡下远了,城市里的高楼取代乡下低矮的平房,想再见到久违的月亮,需要登上楼房的顶层,总感觉如今的月亮,没有儿时家乡的月亮那么圆。我想,也许是儿时家乡的月亮早已成为心中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