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旅行是探访外在奇妙世界的有趣方式,那读书于我而言便是探索潜在风景的修行;如果说运动给予我鲜活的力量对抗拖延懒惰,那读书对我来说便是为性格注入安静的养分。
这里所说的“读书”,是指自主选择翻阅的课外读物。坐上时光机返回小时候,我对童年的记忆就是书柜里永远有看不完的课外书。也是从那时起,每天看书成了我必不可少的习惯,哪怕是打开杂志看一两首沁人心脾的诗歌。
相信每一个爱书之人都问过自己一个问题:“阅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曾煞费苦心寻找答案,甚至每读一篇文章就苛求自己从中必须有所收获。身心俱疲,蓦然发现刻意寻求的往往大失所望。因为读书这个兴趣爱好本身就是非功利性的,需要经年累月的潜移默化,甭想从一两本书中领悟人生真谛。
书读多了,我慢慢形成一些自己的坚持。我看的书涉及范围广、种类多,不限于单一,但又十分挑剔,非得是承受得起时间检验,抑或是为我打开一扇崭新大门的经典之作。
我也时常提醒自己,别总是一味青睐合乎口味的书,应该尝试倾听不同的声音,为思考增添不一样的可能性。我尝试着读一些外文原著,体验迥然不同的语言习惯,感受别具一格的文化环境,别有一番趣味。
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捧一本书,让略微浮躁的自己沉淀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姿态呢?对于这个问题,我难以做出回答。但我清楚地知道,当我受困于负面情绪的死胡同时,书中有路,指引了一个切勿再钻牛角尖的出口。
前段时间,琐事扰得我心烦意乱,我再次拿起《灿烂千阳》,一口气读完。较之于玛丽雅姆和莱拉的悲惨生活,我小打小闹的负能量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再比如,我特地放慢速度读《一个人的村庄》这本枕边书,如沐春风,它为我拂去沿路奔跑沾上的泥,使我前进的脚步更轻盈。
或许资历尚浅的我,还不具备坐拥书城的心境,但我愿意安静下来体味大千世界的人生百态,寻觅历史长河的璀璨星辰,洞悉人性深处的善恶之别,从而在内心深处修篱种竹。当我沉浸于浩如烟海的书籍里时,我不仅是读字里行间呈现的那份感动,更是读到了自己。
记不清多少次,窗外夜色浓厚,我独自一人坐在读书室,虔诚地邂逅书香世界。夜深似井,书香成花,绽放在豁然开朗的心上原野,而我心甘情愿把时间耗费在这美好的花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