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郑言
中国画《绿色长城》(见图)是关山月于20世纪70年代创作的一幅纸本水墨设色画,中国美术馆藏,纵144.5、横251厘米。这幅画是关山月继1959年与傅抱石合作巨幅山水《江山如此多娇》之后,又一幅精品力作,成为新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作为当代中国杰出的美术家、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杰出代表,关山月在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广东电白沿海曾是白茫茫的沙滩,寸草不生,每当台风来袭,风沙漫天,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困扰。关山月在小的时候就走这条没有树木的沙滩路,脚被烫得都要起泡了。他当时就想如果这里种着树那该多好。1955年,毛泽东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绿化祖国”的号召,全国各地掀起了轰轰烈烈、波澜壮阔的绿化热潮。电白县委响应号召,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战天斗地,治理沿海沙滩,终于在难于生长植物的风沙带成功种植了木麻黄林,构成了一道道绿色屏障,成为中国第一条沿海防护林带。电白县的造林治沙经验在全省推广,并荣获全国荣誉称号。
关山月曾说:“不动我便没有画,不受大地的刺激我便没有画。”这是他对自己艺术创作本源的一种简洁、朴素的诠释。1973年,关山月到电白县深入生活,昔日的荒滩已是满目苍翠。他先在虎头山脚下的民兵哨所住下,和民兵们一道生活,登上虎头山顶峰的绿海亭观看郁郁葱葱的林带和惊涛拍岸的海水,倾听阵阵涛声,体验林带不凡的气势。之后他又来到博贺渔港参观“三八”林带和菠萝山林带,在这里采风写生,获取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素材。关山月被家乡人民勤劳勇敢的顽强精神所感动,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创作出了艺术性与时代性、写生技法与传统笔墨高度融合的新山水画佳作《绿色长城》。
画作大气磅礴,气势如虹。远处海面浩瀚无垠,烟波浩渺,百舸争流,千帆竞发;近景绿树迎风而立,高大挺拔,枝繁叶茂,摇曳多姿;中景山林如黛,层峦叠嶂,绵延起伏,如一道险峻的屏障。在画面构图上,作者以“之”字形构成平远推移和连贯气势,既宏伟壮观,又层次分明。海滩上一队队巡逻的民兵精神抖擞、时隐时现,天空中成群结队的海燕展翅翱翔、矫健有力。有学者指出:关山月大胆地将西洋绘画和中国传统大青绿的手法相结合,大面积地运用石绿,层层加盖,铺排渲染,强调色彩的力度,使画面淡而不薄、厚而不滞,在统一中求变化,于丰富中现统一,以求达到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的艺术效果。
作者将画作定名为《绿色长城》,有丰富的内涵和寓意。长城是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劳动结晶,是人类文明史上举世无双的物质奇观和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众志成城、坚韧不屈、守望和平”的重要象征;绿色既有植树造林、防风抗灾、护岸固沙、维护生态之意,又表现了海洋的本色和风情,是维护和平的象征。《绿色长城》不仅讴歌了沿海人民顽强拼搏、改造自然的伟大创举;又暗喻人民是保卫祖国的真正长城,他们万众一心、艰苦奋斗,在海防前线上筑起一道绿色的铜墙铁壁,是绿色长城,更是心中的长城,体现了沿海人民守护海疆、保家卫国的坚强意志和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