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件磁灶窑酱釉印纹盖罐(见图),泉州古代外销陶瓷博物馆藏。其制作精细,造型规整,纹饰精美,堪称佳作。此盖罐敛口、鼓腹,有多道弦纹,施酱釉。盖罐腹部印有多个相同的圆形图案,十分精美。这些图案的存在使盖罐显得不再那么单调,而是变得生动鲜活起来。
明清时期的磁灶窑生产总体上延续宋元风格,但是受“海禁”政策和东南沿海内忧外患的影响,特别是随着泉州港走向衰落,磁灶窑业逐渐衰落,窑场减少,产量递减。这个时期的磁灶窑产品质地相对粗糙,器型单一,主要为缸、瓮、罐等大件日用陶瓷。清朝末年,磁灶窑业逐步实现产业转型,从以生产日用器皿为主变为以生产建筑陶瓷为主。
泉州晋江沿海地区因经常遭受台风等自然灾害,百姓家居建筑屋脊流行安置陶瓷风狮爷、烘炉、钵子等器物以辟邪,其制品皆出自磁灶窑。此类风俗遍及闽南沿海地区,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磁灶窑生产时间跨度长,产品品种丰富多样,这些凝结着古人智慧的产品值得我们珍视和研究。(尼松义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