蛰,藏也,指动物冬眠,藏起来不食不动。惊蛰是春天的闹钟,春雷滚滚,闹铃一响,蛰伏于地下的各种虫子就都被惊醒了。惊蛰时节,天气转暖,雨水渐多,万物生机盎然,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开始了春耕。
在我们老家,惊蛰前春耕已经开始。惊蛰是春耕最后的一声响铃。农谚云:“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到了惊蛰,“九九”已尽,“九尽桃花开,春耕不能歇”,村里最懒的人也得拍拍身上的瞌睡虫,扛着农具到田里干活,错过了春耕,就是错过了一季的收成。
惊蛰时节对农民来说是忙碌的日子。现在农村机械化程度提高,农民种地也不似早年出骡马力了。现在有无人驾驶的全自动履带式遥控耕地机,农民也可以坐在地头边喝茶边耕地。
孩子姑姑家有二亩地,虽然她家没有无人驾驶的遥控耕地机,但村里有人有,按小时收费,春耕时可以花钱雇耕地机耕地。这款旋耕机不仅能耕地,还能除草、开沟、喷药、施肥,农田里的活,交给它,都给办得妥妥的。
这样,孩子姑姑就有了富足的时间,和我约好去哪里看桃花、到哪里观杏花、上哪里赏蔷薇,惊蛰时节这三种代表性的花一样也不能错过。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春日游,杏花吹满头。”“朵朵精神叶叶柔,雨晴香拂醉人头。”……桃花、杏花和蔷薇也从古诗词里走进生活,农民的惬意与自得在惊蛰时节被唤醒。
踏青必须配美食,惊蛰时节要吃梨。有一种说法是,早年山西晋商通常会在每年的惊蛰时节走西口,在出发前吃一个梨,寓意“离家创业,光宗耀祖”,现在从养生的角度看,惊蛰气候干燥,吃梨可以润肺去燥,令五脏和平。
山东的一些地区,老百姓会在惊蛰这一天在庭院中生起火炉烙煎饼,寓意火炉产生的烟气把害虫们全都消灭掉。
过去,山东人离不了煎饼,惊蛰这天吃煎饼自然不必刻意为之,但吃梨却是一件奢侈的事儿,寻常人家谁买得起呀。
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农民也过上了富裕的日子,物流便捷,全国各地的美食都可以一网打尽。惊蛰时节出去踏青,带几样各地小吃,到野外开冷餐会,品尝各地“春天”的味道,也是一件惬意的事。
惊蛰是春天的闹钟,它喊醒了春雷,喊醒了蛰伏了一冬的虫子,喊醒了山谷田地,令万物复苏。这个时节,人也应该唤醒沉睡的内心,去赏花、踏青、访友,赴一场春天的浪漫约会,把蛰伏在身体里的负面情绪全都倾泻干净,把美好和幸福装进行囊,开启心灵的“春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