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新绿葱葱、娇蕊争芳的清明,就这样摇曳生姿地从古诗词中款款走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这是宋代诗人高翥《清明日对酒》中的诗句,描写的是清明时节人们纷纷上坟扫墓、祭拜祖先的场景。扫墓、祭祖作为清明节的两大主题之一,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弘扬孝道亲情的优良传统。
而踏青郊游则是清明节另一大主题。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就是描写人们在清明时节到西湖踏青游春的欢乐场景。而南宋后期诗人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则把清明时节的西湖描绘得如同人间天堂,美不胜收。唐代“诗圣”杜甫的《丽人行》,更是描绘了皇家在清明之时浩浩荡荡踏青游春的美好光景。
唐代诗人韦庄曾在《长安清明》这首诗中描述了清明春风拂柳之际,女子三五成群荡秋千于郊野树下的美好画面。荡秋千在当时是女子非常喜爱的游戏,也是清明节的重要民俗之一。唐代诗人韩偓的《想得》一诗中,就描绘了一位女子在秋千架前欲上却怕、似喜又忧的“娇羞”形象,生动有趣,令人心旌摇曳。
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节”,人们往往将这两个节日合并起来过。宋代诗人赵元镇的《寒食书事》这首诗,描述了寒食节家家户户禁火插柳的情景。南宋诗人戴复古也曾在诗中描述了清明时节家家插柳的场景,可见当时人们对清明节和寒食节的习俗是多么重视。
唐代诗人在其诗作中曾多次提到寒食斗鸡的情况,如杜淹《咏寒食斗鸡应秦王教》中刻画了斗鸡比赛的壮观场景,韦承庆的《寒食应制》也反映了清明斗鸡在唐代非常流行。
唐代诗人王建曾写了一首七言诗,形象地描述了当时宫女在寒食节进行蹴鞠比赛的情况。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寒食后北楼作》描写的是在寒食节期间军中开展蹴鞠比赛并擂鼓助兴的场面。由此可见,蹴鞠在唐代已是一种全民喜爱的体育项目。
明代散曲家的《清江引·清明日出游》这首词,反映了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多姿多彩的民俗活动,共同构成了清明节的独特人文内涵。
徜徉在古典诗词的海洋之中,去感受清明节多彩的礼俗文化和深厚的人文情怀,给自己来一次灵魂的净心之旅,亦是一件无比畅快的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