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不仅中外历史学家对宋朝情有独钟,近年来,以宋朝为历史背景或创作题材的图书、影视作品也越来越多。
从2010年至今,夏坚勇将目光投注于宋朝历史,深耕宋史十余载,接续完成其大成之作——纵横两宋的“宋史三部曲”,引领读者轻松读懂宋朝,读懂人性的复杂幽微与亘古如斯。
夏坚勇,散文家、剧作家,著有小说《吹皱一池春水》,系列文化散文《湮没的辉煌》、长篇散文《旷世风华——大运河传》、话剧《金粉残阳》等,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等奖项。
夏坚勇是历史散文写作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散文创作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烈的现代意识见长。从20世纪90年代凭借《湮没的辉煌》走红,到本世纪初《旷世风华——大运河传》的问世,再到近年的“宋史三部曲”,他的写作从未离开过历史这面镜子。
“宋史三部曲”可谓夏坚勇数十年历史散文写作的大成之作。对于历史散文,夏坚勇有自己的野心与坚持,他以一己之力拓展历史散文疆界,作品既具小说的酣畅易读,又有史料的扎实丰富,在当代历史散文中独树一帜。
“宋史三部曲”包括《绍兴十二年》《庆历四年秋》《东京梦寻录》三种,分别以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时段作为叙事节点,从三个富有意味的历史事件入手,叙事时间横跨两宋,生动反映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堪称文字版“清明上河图”。
从960年至1279年,两宋走过300余年的历史。面对这段不算短的历史,从哪里写起、怎样切入、突出什么又弱化什么,是对写作者的巨大考验。夏坚勇没有泛泛而谈,而是深入历史横切面,从两宋时期的标志性事件入手,阐微发幽,抽丝剥茧,巧妙地将宋朝的历史文化和内在肌理呈现出来。
夏坚勇曾表示:“好作品是聪明人花笨功夫写出来的。”这句话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写历史尤其是写历史散文难度极大,其中既需要作者有相对扎实的历史储备,更需要作者有“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史观,能够下苦功夫,透过历史现象发掘其背后的隐秘真相。
夏坚勇深刻践行这一点,他深研宋史十余载,从《宋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到宋人笔记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周密的《武林旧事》等,再到多种稗官野史,熟读40余种宋书,史料典籍信手拈来,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历史风云为作品注入人间烟火,文学想象则令作品充满鲜活的气息。“宋史三部曲”既有关于那个时代各个领域纵横捭阖的宏大叙事,又有涉及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精微刻画,它们巨细靡遗、极其精巧地镶嵌于一个波澜起伏的情节框架内。
历史是人的历史,读历史归根结底是读人性。“宋史三部曲”精彩之处就在于作者把握了幽微的人性。夏坚勇放眼宋史,使其作品释放出人性的光芒,为作品增添了深邃的思辨力量,也为读者带来更多的历史启迪。(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