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第04版:民声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严防谣言引发“次生灾害”

本周观察

黄韵诗/图

7月28日,台风“杜苏芮”登陆影响期间,一条由网友发布的福建石狮“楼下全是空调”的短视频在自媒体平台广为转发,甚至曾登上新浪微博泉州同城热榜前十。本报记者现场核实,相关小区并未发现空调外机被吹落事件,实为沿街商户设在屋顶露台的空调外机。(详见8月3日《石狮日报》五版)

台风等自然灾害,因其突发、重大,和百姓密切相关,具有较强的关注度,却也给谣言可乘之机。每次自然灾害期间,网上总是有人为了博关注、蹭流量,有意无意制造话题,造谣传谣误导公众,在人群中传导不必要的恐慌和不安,也干扰了正常救灾抢险工作的开展。

比如“楼下全是空调”这条短视频,拍摄时正值风雨大作,看到小区露台上有多台空调外机,作者便想当然认为这是“被风吹落”的。经媒体核实,这只是沿街商户将空调外机设在屋顶露台,台风期间小区也未发生外机坠落现象。而某平台在转发时,更是以封面大字标题,将这一视频“扣”在某小区头上,言之凿凿“确认多台空调外机被吹落”,实在是荒唐。此外,台风“杜苏芮”登陆当日,有网友在微信群发布“惠安西沙湾吹来一只鲸鱼”、有自媒体发图文称“泉州一体育场被整个吹倒”,后都被新闻媒体辟谣为子虚乌有、夸大其词。

应对自然灾害,宣传发动向来是重要一环。无论是做好预警发布、告知灾难实时消息,还是提醒做好个人防护、倡导做好灾后恢复,信息宣传都是不可或缺的工作。互联网时代,快速、便捷的新媒体渠道,更是做好宣传的优先选项。然而,也正因为“人人都是麦克风”,真假消息难免泥沙俱下、混淆视听。一些不着调的假消息、假视频,看上去还有鼻子有眼、“有图有真相”,容易给大家对灾情的判断带来误导,也极大浪费公众资源。尤其是,一线人员冒着风雨、争分夺秒在抢险救灾,而“键盘侠”们却舒服在家敲敲点点、拼拼凑凑就可以轻松“收割流量”。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相比自然灾害,这些谣言造成的“次生灾害”同样可怕。

止谣于初发之时,需要网络平台、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共同发力——

谣言止于“善治”。在大灾大难等重大事件前,各类自媒体平台应守土有责、尽责,自觉扛起监测、辟谣的主体责任,及时监测热点话题、屏蔽故意引流的博主,迅速切断谣言传播路径、遏制谣言扩散范围;监管部门也应注重完善监测、辟谣到处置的全流程,防止不实信息泛滥;执法部门需要同步跟进,依法依规严厉打击造谣者、传谣者。

谣言止于“智者”。面对不实信息,官方渠道应该及时发声、主动辟谣,努力“追上”谣言,迅速抢占舆论高地;对于我们个人,应多关注官方权威信息,对来源不明的消息,要提高理性分析和辨别意识,避免成为网络谣言的“二传手”。(康清辉)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