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菁菁校园·悦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古尔纳的文学世界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坦桑尼亚裔英国作家,代表作有《天堂》《海边》《来世》《遗弃》等。1948年,古尔纳出生于东非海岸的桑给巴尔岛,20世纪60年代移居、求学于英国,在肯特大学留校任教至今。古尔纳曾担任凯恩非洲文学奖和布克奖评审,2006年入选英国皇家文学学会。

写作与阅读都是令人愉悦的事。对古尔纳来说,成为作家并非偶然。早在儿时求学时,在所有课程中他最期待的就是写作课。他的阅读同样有点随心所欲,他经常读书到深夜,直到父亲不得不“命令”他把灯关掉。从自发到自觉,古尔纳在写作这条道路上默默耕耘着。

“写作一直以来都是我生命中值得投入、令我流连忘返的部分。”关于写作,古尔纳深情地表示。2021年10月,古尔纳因“对殖民主义文学的影响,以及对身处于不同文化夹缝中难民处境毫不妥协且富有同情心的洞察”而获得2021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消息公布当晚,有读者发现,译林出版社于2014年出版的《非洲短篇小说选集》收录了古尔纳的两篇短作品《博西》和《囚笼》,是当时古尔纳作品仅有的中文译本。该选集为中国读者走进非洲文学世界提供了一部“入门指南”。

为满足更多读者对古尔纳作品的阅读需求,“古尔纳作品”系列由上海译文出版社首次整体引进出版,目前已推出两辑。第一辑于2022年9月推出,包括《天堂》《赞美沉默》《海边》《最后的礼物》《来世》;第二辑于日前推出,包括《多蒂》《离别的记忆》《朝圣者之路》《遗弃》《砾心》。

其中,《离别的记忆》是古尔纳的首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一名少年的成长经历与精神重生之路。《多蒂》是古尔纳的第三部长篇作品,是一部优秀的女性成长小说。《朝圣者之路》讲述了一个关于身份、记忆和移民的迷人故事。《遗弃》讲述了两代人不容于世俗的爱情悲剧。《砾心》是古尔纳致敬莎士比亚之作,小说名取自莎士比亚的《一报还一报》,对权力和道德的关系做了更符合现实的审视。

古尔纳的作品主要聚焦于身份认同、历史书写等。他关注漂泊异乡者的孤独与挣扎,追寻并拼接着离散者的记忆碎片,召唤并追寻着埋藏于心灵深处的故土与他乡的记忆。“记忆”“残酷”“难民”“爱与软弱”“身份认同”等关键词,成为古尔纳作品中一以贯之的主题。

一方面,身为漂泊异乡者,古尔纳深谙异乡生活的艰辛,他对“思乡之苦与他乡生活之痛”深有感触;另一方面,故乡族群的沉重过往不断闪现,迫使他反复回溯。古尔纳像拼拼图一样构建起自己的文学世界,其作品中所展现的生存现状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黄成)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