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九月,为了参加一个活动到永春,第一次到北溪,群山环抱,桃香湖就像一颗宝石镶嵌在山中,环视北溪,客栈、书院、讲堂、竹林、桃园、飞瀑,尽收眼底。
那是一个雨天,莺鸟百转,细雨飞花是北溪的迎客礼,下了车,走到桃香湖畔,如絮的雨浸湿了发丝,群山外依旧炎热难耐,但山间的细雨带来了一丝清凉,伸出手去感受这场雨,搅动像丝绸一样柔的雨幕。沿湖又走了几步,淋的雨多了不得不撑起伞,霎时间却又燥热起来。一行人往石门溪瀑布走去,刚到第一座凉亭歇息,雨就下大了,拍打在木栈道上,听听那雨声,是颤动的协奏曲。因为下雨路滑,只能望着潺潺的瀑布涓流掉头往回走。
从半山腰上下来后,到旁边的经楼躲雨。在下层看到徐寒先生的书画作品。既然是文化产业,有绿水青山、鸟语花香、亭台楼榭,也得有大师之作,徐寒先生一篇《北溪游记》被会意的人读到,才诞生了“北溪文苑”这个文化品牌,得以不负好山好水。拾级而上,迎面的是沿山而建的茶室,品一杯青钱柳,沉思冥想,燥热感也挥之而去。走到室外,倚靠着石栏杆,或者看着一旁主人收藏的远古恐龙蛋化石,忆起往事来,聊得痛快。
第二次到北溪是为了开会,来的都是泉州的企业家,我只是做个向导,指引方向。讲堂内会议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我此时终于忙里得闲,走下台阶,两旁尽是绿叶,早春的主题是绿色,天朗气清,漫步桃香湖畔,放眼望去除了绿尽是绿,山是绿的,树叶是绿的,湖水是绿的,仅有枝丫上的一点桃红点缀湖畔。虽已三月,但桃花还没开,只好从同行的工作人员口中听赏桃花。
前几日需要静养,有幸再到北溪,初秋,刚到北溪就感受到不同于城市的凉爽,一层薄雾笼罩着北溪,阴沉沉的没有以往来时那般敞亮,再次漫步桃香湖畔,不再翠绿的柳条拂面而过,湖里肥硕的鱼陪着我游游荡荡。第一次到北溪时,没能看到瀑布,这次来北溪时间充裕,便决定一探究竟。
循着水声上山,走过两年前踏过的石墩,路过曾经走过的凉亭,前方的木栈道湿漉漉的,头顶是天青色的天空,估计刚下过雨。每上几级台阶就会有一段平路,路虽湿滑,但不会太疲惫,不一会儿就到了顶,得见这飞瀑就如描述中的石门溪瀑布一样,如仙人解佩,如白练垂天,亦似玉龙饮涧,壮观!回头望,只见两旁山势阻挡了视线,桃香湖仅能见一隅,更靠近的是一棵绿松直插云霄,欲与天公试比高。
下山的路走到一半,又下起了雨,雨点越来越大,拍打在道旁的竹林中,北溪的雨来得很突然,听听这雨声,急切而焦躁。到了山脚,电瓶车把我们接到住处,换洗一下躺在床上,多久没有静下心来听雨声了。前些日子路过云水谣,天气不是那么好,翻越高山跨过云海,终究等来一场雨,荡涤心灵,是远赴人间惊鸿宴的美妙,是绿遍山原白满川的梦幻。现在又在北溪赏雨,听听那雨声,看看那雨点,随着夜的深入,慢慢变得无声且绵软,再配一首《因为下雨才如此》,雨夜不再漫长。
临走那天,大伙相约早起看日出,清晨五点的北溪寒意逼人,走廊上冷风让我直哆嗦。下楼朝湖边走去,鱼儿们似乎还在沉睡,水面平静没有一丝涟漪,道旁的桃树立在冷风中,枝丫上竟还有朵桃花,一点桃红胜过多少红妆。风停了,云也散了,湛蓝的天空被远处群山将要升起的太阳染成海盐柠檬茶的颜色,从蓝色到红色再到橙色,一轮金灿灿的太阳升了起来,远处原本碧绿的群山霎时间昏暗无光,近处,湖面乃至整个北溪都染上一层金色,这会也就不冷了。
再次与北溪告别,有新的邂逅也会有新的际遇,不论是大雾还是寒风,是天青色等烟雨抑或是雨后初晴,北溪的变幻莫测令人流连。来年三月,待桃花开时,期待再次翻过群山,不怕难也不要怕倦,再一次进入那湖光山色的画卷中,和什么样的人萍水相逢,又将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届时一定不会让我扑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