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
第06版:人在旅途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白不题黄”别解

■谢天义

黄鹤楼位于江夏(今湖北武汉)蛇山之巅,濒临长江,为天下四大名楼之一,雄伟壮观。

黄鹤楼建造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据传,东吴孙权为防范外敌侵犯,择蛇山筑城防守,建楼作瞭望哨。随着时间流逝,朝代更迭,黄鹤楼逐渐失去其军事功能,至唐代演变为著名的游览胜地。历经沧桑,几经修复,黄鹤楼仍然以它傲人的雄姿展现在世人面前。

崔颢,唐代诗人,河南汴京(今河南开封)人,唐开元十一年(723)中进士后,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乘兴游览黄鹤楼,登高望远:滚滚长江、烟波浩渺,楚天白云、悠悠飘然,汉阳树木、郁郁葱葱。此情此景激发了诗人的吊古怀乡之情与创作欲望,于是,便有了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黄鹤楼》。在这首诗中,诗人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一气呵成。

至此,黄鹤楼有了崔颢名篇佳作的点缀,名声大噪,闻名遐迩,慕名而来的文人墨客,络绎不绝。

天宝初年,游历四方的大诗人李白乘船来到黄鹤楼。然而,捷足先登的文人雅士们早已在这里留下诗词曲赋,给这座江南名楼增色添彩。李白乘着酒意,诗兴大发,准备挥毫泼墨。忽然间视觉所及,发现了这样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再往上看,把他吓了一跳,世间竟有如此美妙的诗篇出现在这里。细细品味、斟酌之后,李白打消了题诗念头,拂袖而去。

李白这位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诗坛泰斗,平生未曾遭遇过如此尴尬的事情,世人总以为他已“江郎才尽”,其实不然,李白作为诗词大家,胸怀大志,谦虚让贤。尽管如此,李白在人们心目中作为“诗仙”的地位不可动摇。

唐天宝六年(747),李白南游金陵(今江苏南京)凤凰台时,触景生情,发古之幽情,叹今之景观。挥毫写下传世佳作《登金陵凤凰台》。这是一首意境幽远、韵味高雅、格调凄美的七言律诗,堪与崔颢的《黄鹤楼》相媲美。崔颢和李白的这两首诗,历经千年而不衰,为历代文人墨客所追捧。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