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
第03版:人在旅途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绍兴城纪

■郭雪儿

绍兴是一个适合安家居住的地方。

与离它不远的国际大都市上海的繁华富丽以及苏州城那种出自名门的大家闺秀相比,绍兴更像是在莲叶间乌篷船上土生土长的女孩儿,也许得不到什么大富大贵,但的的确确是适合过日子的。

吴越王钱镠曾对他回娘家探望的妻子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表达的就是绍兴人“好好过日子”的态度。步行于绍兴的古街仓桥直街,经过一座“凰仪桥”,它取“凤凰来仪”之意,但是后来绍兴民间俗称“凰仪桥”为“黄泥桥”。绍兴人总有把一切东西变得极为家常的本事。

若是遇上顶好的日头——别处多的是晒衣裳、晒被单,多么热闹的事情,在竹竿与竹竿间走过,两边拦着绫罗绸缎的墙;大一点的藏书阁还会晒晒书,风卷书页,形成一片缓缓起伏的浪潮——而绍兴呢,还用着那么好的太阳晒干菜、晒鱼干,这都是绍兴人家传统的饮食,都是制成后能储存好久的东西。

而绍兴的菜肴烹饪,并不习惯动用油煎火烤,而多取蒸、焐或做汤。绍兴人总知道怎么把自己有好水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有着最朴素的观点,认为无论是晒衣晒书还是晒干菜晒鱼干,都是为了过日子,而过日子总是一件令人欢喜异常的事,所以你也许会发现,他们用着一样的眼光看着——门口竹竿上搭着单子,旁边铺着新一批的笋干,在旁边隔壁家的囡囡搬了把小凳子在太阳底下晒着她自己。这样的,他们叫“日子”。

时间恰恰赶得好,新一批笋干干菜刚晒好,一到饭点走在绍兴的大街小巷,到处都飘着一股干菜汤的香气。

在沈园后头小巷子的老店里,我趁新鲜买了斤笋干,和上了年纪的老板聊了会天,老板还搭了点茴香豆。老板拿了张报纸给我细细包了个“蜡烛包”让我带走。“蜡烛包”一头宽阔,一头尖削,形同斧头,又叫“斧头包”。这是绍兴人正月里走亲访友时包礼物的做法。旧时绍兴,走亲访友时带去的礼物,给长辈的多是白糖、莲子、桂圆,给小辈的是糖果,都是很实用的东西。这些风俗到现在还存在着。

有人说昆明人最恋家,认定昆明是最好的地方,但我认为绍兴人的恋家有过之而无不及。王粲《登楼赋》就写道:“庄舄显而越吟。”(越人庄舄在楚国做了大官,但在病重之际,脱口而出的还是越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洛阳出去的“河洛郎”衍生在各地,像是一棵枝繁叶茂的树,他们自傲于此。这是会被绍兴人嘲笑的,绍兴人无法理解这样的思维,绍兴人离不开他们的水。

“当我老了……”我为自己做过无数规划,有着无数的设想,但无一考虑过这座城,似乎理所当然的,它就该在这里安守着,就该在我的未来。这是一个越城女儿坚持的执念。

文载道,诗言志,可有没有人能告诉我怎样的笔墨狼毫才能承载得下一座城?越城儿女的越城。

只环着一弯水——越王勾践曾在这水里泼洒了父老乡亲赠予的临征酒,发下不破吴国终不归的誓言——那样沉默而深情地流着,像是阿嬷轻轻哼着没有明确词句的乡谣哄着怀里带着奶香气的囡囡,一下一下轻拍着,那水也一下一下叩着这方城,这样的绍兴人的城。这样的我的城。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