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石磨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那圆圆的石磨转动起来,黄豆就会变成香喷喷的豆腐脑,糯米会变成雪白的汤圆粉,玉米会变成金黄的包谷粑。所以,石磨转动就意味着有好吃的。
石磨做工精细,分上下两扇。石磨的上面有一个凿出来的进粮食的漏斗状小洞,下面是一块圆饼形状的磨盘,磨盘中间立着一根圆柱形的磨轴。两扇磨盘均上有许多沟槽,这些沟槽能将谷物磨碎并挤出浆液。
石磨被固定在磨架上,放在屋后。不用的时候,上面的磨盘会被支起来放在一旁。使用时,母亲总是先安上磨轴和磨扇,再将泡好的粮食放在一侧,然后将上下磨扇合在一起,再用手抓住磨杠开始推磨。而我则在旁边负责添加粮食和打理那些从磨盘四周流出来的浆液。
石磨运转很慢,每推一圈都要费好大的力气。有时候母亲推累了就让我试试。我双手握住磨杠使劲地推,但总是推不动那重重的石磨。母亲在一旁笑着说:“慢慢来,人勤对懒磨。”在母亲的鼓励下,我咬着牙拼命地推呀推呀,渐渐地感觉自己似乎有了力气,石磨也开始缓缓地转动。看着满满的一盆粮食渐渐减少,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快乐。
大人们说推磨是很费力气的活计,可是我们却感觉不到什么累。因为石磨转动的时候会发出一种奇妙的声音,伴随着我们欢乐的笑声回荡房前屋后,仿佛是我们童年生活的伴奏曲,时时在我们的耳畔响起。
那时候,我们家常自己动手做豆腐脑、豆浆和豆腐。每次推完玉米面后,母亲就把一些黄豆泡上一夜,然后用石磨细细地磨成豆浆。第二天早上,母亲起得很早,忙着生火熬豆浆。我和哥哥也会早早地起床,帮母亲烧火添柴。
当浓浓的豆浆煮开以后,母亲会在豆浆上面撒上一层盐卤水。不一会儿,锅里就会慢慢地结出一层薄薄的豆腐脑,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吃到香喷喷的豆腐脑了。
除了豆腐脑之外,我们还会用石磨来制作黄粑、豆花等美食。每年春节前,母亲都会蒸黄粑。蒸好后的黄粑香甜可口、软糯清香,吃上一口让人回味无穷。而豆花,加点柴火辣椒面、葱花、酱油和精盐,我一口气可以吃两大碗。
如今我已经离开小山村多年,石磨也渐渐淡出我的日常生活。还好,小城有一家小饭馆,名字就叫“石磨方竹笋”。店门一侧摆着一架石磨,主打绿色环保。每次去那里吃饭,我都要在石磨前驻足,回忆童年时光里那些石磨转动时发出的乐曲,品味心中那股淡淡的乡愁。
远去的石磨啊,你是否还留在故乡的土地上,还在诉说着那些关于勤劳、善良和欢乐的故事?愿你永远保存那份最珍贵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