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人在旅途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火红灯笼年味浓

■贾炳梅

快过年了,街道两旁景观树上次第亮起了各式各样的彩灯,让夜晚一下子变得五彩缤纷、耀眼夺目。漫步在五光十色的街道上,感受着浓郁的年味,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儿时爷爷奶奶制作纸质八角灯笼的旧时光。

小时候,每到腊月,爷爷奶奶就会忙着做灯笼。爷爷将农闲时从山里割回堆放在后院的毛竹,拿到河水里浸泡好几天再拿回家。控干水分后,爷爷端小马扎坐下来,握着一端缠了布条割麦用的镰刀片,拿起一根根湿润柔劲的毛竹放在腿上,将毛竹划开一分为四。把一捆捆毛竹全部捋成一条条细条后,爷爷用捋好的皮竹搭成六边八面的框架,衔接的地方用细线绑紧,八面灯笼的骨架就完成了。很快,一个个轻巧的毛竹灯笼骨架就堆满一院子。

奶奶拿出一摞雕刻着各种图案的小木板,在木板的图案上涂各色染料,接着在一张张裁剪得和灯笼骨架六个面同样大小的白纸上印染。有飞鸟走兽、亭台楼阁,有小孩放炮的图案,还有简单的六个红花瓣或六片绿叶……那些摆满房间柜子炕头的印染好的纸片一张张晾干后,被奶奶按不同类别花型摞成一沓沓。然后奶奶端了一盆糨糊,坐在热炕上,戴上老花镜,开始糊灯笼。

只见奶奶一只手拿着灯笼骨架,一只手用一根筷子蘸上糨糊,仔细地涂抹在灯笼一面的一根根骨架上,再拿起一张印花纸轻轻糊上去。她要挑拣不同花色图案的纸片来糊灯笼骨架的六个面,上下那两面是不用糊的。糊好一个灯笼后,奶奶就会拿起另一个灯笼骨架继续糊,不一会儿,周围就摆满各种图案互相搭配的纸灯笼。

接下来,爷爷还要做提灯笼的骨架和放置蜡烛的底座,爷爷将薄木板裁成统一大小的长方形,在裁好的小木板上钻两个洞,将劈开的毛竹折成半圆,两端穿入小木板的洞里,留一厘米后向一边折断卡住,这样提灯笼的把手就做好了。套上奶奶糊好的灯笼,一个完整的印花八面纸灯笼就做好了。串灯笼的竹骨架爷爷要做好多,用一条绳子穿起来一大串,等买灯笼人要了才会套上把手底座。

等所有材料都用完,我们家的储藏间里就放满爷爷奶奶做的灯笼。担心我们一帮小孩忍不住好奇弄坏灯笼,放灯笼的门常被爷爷扣起来,我们只能趴在窗户边往里看,那一个个玲珑精致的纸灯笼曾让我们童年幼小的心灵充满期待和向往。

等过了正月初五,陆续有婶婶大妈带着自家的小孩或孙子来我们家买灯笼,奶奶会喜不自禁地打开储藏间的门,让她们挑选。而爷爷会把纸灯笼装进竹背篓,并在背篓边挂一打提灯笼的底座和几只已穿好的灯笼,背着去远一些的村庄走街串巷卖灯笼。

过了正月初十,爷爷奶奶会分给我们每个小孩装好底座和小蜡烛的八角小灯笼。我们迫不及待地盼望天黑点燃小蜡烛,那火红的烛光照亮灯笼六面白纸上各种印花图案,照亮我们天真幸福的笑脸。到了晚上,我们小心翼翼地提着火红的灯笼去呼朋引伴,不一会儿就会有十几个火红的灯笼聚拢到一起,我们提着各自的灯笼,比谁的灯笼更漂亮、更明亮,戏闹和欢笑声引得大人们纷纷出来观看,爷爷奶奶开心地和我们一起欢笑。

儿时爷爷奶奶制作的八角纸灯笼,曾在乡村的夜晚点亮我们每个人的童年,见证我们童年过年时的欢乐和幸福。八角灯笼那火红的烛光带着儿时浓浓的年味,成为我永远不能磨灭的美好记忆,在每一个灯火通明的夜晚异常清晰地浮现在我眼前,让我回味那份美好和纯真。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