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兰·巴迪欧曾说:“在我整个哲学生涯中,《理想国》一直是我的灵感源泉。”这一“灵感源泉”促使他写下了《柏拉图的理想国》一书。日前,该书中文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阿兰·巴迪欧,法国著名哲学家,被誉为“最具创新品格的学术巨匠”“先锋思想的代名词”。半个多世纪以来,巴迪欧出版了学术著作、文学剧本等大量作品,代表作有《存在与事件》《哲学宣言》《柏拉图的理想国》等。
柏拉图的《理想国》也许是整个哲学史上最著名、翻译最多、评论最多的文本。在这部作品写成2300多年后,如何恢复这部作品的真实性?巴迪欧选择发明一种新的体裁,在不经过批判性评论的情况下,让柏拉图的文本恢复普遍性和活力。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巴迪欧模仿柏拉图《理想国》的对话录写作手法,将《理想国》原书中的古希腊背景换成现代社会,并将其中的智者和事件都换成现代的人物及事件,以全新的角度诠释古代经典哲学,赋予《理想国》以现代意义。同样是剧作家的巴迪欧,还使苏格拉底的对话成为一场名副其实的“演说角逐”。在这个版本的《理想国》中,苏格拉底的对话者并不满足于赞同大师所说的话。他们挺身而出,使苏格拉底陷入困境,传递出不同的想法。
《柏拉图的理想国》由序幕中的对话、16个章节和尾声构成。读者将看到博学、敏锐的巴迪欧如何精彩地处理这个复杂的文本,看到苏格拉底如何与一个诡辩家对峙,以及他如何发明“乌托邦”“洞穴寓言”和“厄洛斯神话”。(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