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灵秀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倡议下,今年,辖区内与永恒阳光馒头店共建的学校从去年的5所增加到9所,基本实现小学全覆盖。根据安排,每所学校每周末8:00—10:00,轮流组织有意愿的学生家庭到店开展亲子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详见3月17日《石狮日报》一版)
3月是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月。要评选石狮新时代的“活雷锋”,温暖了一座城的永恒阳光馒头店无疑是最耀眼的一个。从十年坚守、“只送不卖”到初心不改、“以商养善”,这家爱心馒头店用日复一日的无私馈赠,抚慰着环卫工、困难者等群体的心,这一助人为乐、奉献社会的善举成为民生保障的有力补充,也成为石狮“小城大爱”的温馨代言。而今,这一方阵地服务功能的外延继续扩大,辖区学生亲子家庭组成志愿服务队伍,将在每个周末轮流到店帮忙,让爱传递的同时,也让雷锋精神不断传扬。
结合永恒阳光馒头店的坚守及各方的助力,笔者感触有二——
首要的,当然是学习雷锋重在持久、贵在坚持。如伟人毛泽东所讲,“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阳光馒头店之所以让人感动,不仅是它将馒头免费赠送给困难群体,更因为它十年如一日地做着这件善事,即使其间几次出现资金困境,店主阿峰始终咬牙坚持,直至后期不得不“暂时闭店”。以“以商养善”模式在灵秀重启后,其帮困的公益初心依然如昨,爱心馒头仍在飘香。反观一些“学雷锋活动”,群众却以“雷锋同志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进行揶揄,其实就是对学雷锋活动中存在的“一阵风”和形式主义问题的不满。怎么克服这样的弊端?“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对此给出了破题方向。“融入日常”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做,就会形成习惯,也就有了“经常”;“化作经常”,是一个持续不断地做的过程,也是知行合一的过程。简单说,就是把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拓展、长效化开展下去。
其次是,应当正确理解雷锋精神的内涵与外延。有人可能会说,哪有机会天天学雷锋呢?这应该是对雷锋精神有所误解。雷锋精神其实是简单朴素的,它可以是见义勇为、可以是乐于助人,也可外化为乐善好施,这种精神就在我们老百姓中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间。新时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就是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的最好体现,“奉献、爱心、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也是我们学习雷锋、弘扬雷锋精神的时代表达。因此,“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摸清相关群体的需求,进而打造志愿服务载体、精准设置服务事项,如此才能让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得更扎实、接地气,并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从这个意义上说,阳光馒头店的多年坚持和学生周末志愿服务常态化的结合,为新时代如何更好弘扬雷锋精神树立了一个值得借鉴的好榜样。
(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