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件商末周初的印锥刺纹硬陶带把杯,质地为陶,高11.2、口径10.9、其他底外沿径13.5厘米,福建闽侯鸿尾黄土仑遗址出土,为国家一级文物,福建博物院收藏。
此硬陶带把杯为单耳杯。细砂浅灰褐色硬陶,制法为手轮并用。筒形,敛口微鼓腹,外腹近底处有微上翘的小棱脊一道,须弥状圜凹底座,座沿出棱。器身阴刻双线勾连回形纹、线间填锥点纹。夔龙状耳连接口沿与腹部。夔龙倚角缺头,器口与上腹有两处经石膏修补的损痕。
印纹硬陶在东南地区的考古中大量发现,以在陶器表面拍印各种纹饰为特征。福建在这一时期出土的“几何印纹硬陶”胎质细腻、坚硬,烧成温度多在1150℃—1250℃左右。
黄土仑遗址出土的陶器装饰纹样以拍印勾连变体云雷纹和刻划勾连回纹为主;有的堆贴蛇形卷云纹装饰,与蛇图腾崇拜有关;陶杯等器把部位有的捏塑龙虎兽形,代表某种神秘的自然力量。这些精美的远古陶器宝藏,记录着古越人的生活风貌,传承着不朽的神话与传说。
黄土仑遗址位于闽侯县鸿尾乡石佛头村鸿尾中学校园内,1974年开辟操场时发现,该遗址属于青铜时代。考古人员于1974—1978年进行发掘,清理墓葬19座,出土一批工艺精湛、富有地方色彩和仿铜器作风的几何印纹硬陶器,大部分是供宴饮或祭祀用的器皿,少数是专为死者制作的明器。其品种有豆、壶、杯、缸、钵、勺、盂、簋、尊、盘、釜、瓶、垒形器、虎子形器等15种。经碳14测定,该遗址距今3250±150年,初步推断年代相当于商代晚期。它是一种分布于闽江中下游地区、受中原商周青铜文化影响而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文化遗存,被命名为“黄土仑文化”。(尼松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