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
第05版:人在旅途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静享时光,慢煮生活

■彭 晃

以前大学文学课上,老师说,旧时宫女和外面的书生通信,是用一种很原始的方法:书生在水的上游,在树叶上写好东西,把叶子放入水中,让叶子随水漂到下游,而宫女则等在水的下游,等待这片叶子,宫女看完书信,把回信写在叶子上,书生又赶往另一个下游去等待回信。

当时女生们听了无不一脸陶醉样,感觉很浪漫,有一种默契,有一种心照不宣,有可以等待的心情,还有不一定能得到回音的失落与期盼,一切都那么不可捉摸,在希望与失落之间恰到好处。比起那些用手机、微信传情的方式,这种古老而朴素的方法更透出几分可爱,你能说这不叫浪漫吗?

清朝沈复的《浮生六记》,记的是他和亡妻芸的旧日时光,有快乐温馨也有辛酸苦难。但细细读来,你会发现,作者实在是个“情调高手”,书中和妻子芸的浪漫经历比比皆是,看他们为食一碗粥而千里姻缘一线牵,看他们沧浪亭边饮酒赋诗,半醉间情话绵绵,看作者带爱妻女扮男装,一同神游美景,着实感叹了一把。

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从书页里散发出的那股情调满满的生活气息:“芸尝以沉速等香,于饭镬蒸透,在炉上设一铜丝架,离火中寸许,徐徐烘之,其香幽韵而无烟。”单单一个日常中的“取香”环节,便如此精致挑剔,书里还有很多类似的地方,看得我也不由只羡鸳鸯不羡仙了。

陶渊明逃离世俗,躲进一处幽静美丽的山村里,表面上看起来陈腐无趣,要我看,酌酒竹篱下,菊香绕衣襟,醉后卧夕阳,南山悠然现,这是何等的浪漫与惬意。

在古人那,浪漫是庄子化为蝴蝶的缥缈一梦,浪漫是屈原在汨罗江边的翩然身影,浪漫是荆轲在易水之滨的毅然离去,浪漫是辛弃疾赠陈同甫的一篇壮词,浪漫是文天祥在伶仃洋的千年一叹……浪漫可以从大处感获,也能够从细微处体会。

古人的浪漫,没有如今的香槟、咖啡,也没有钢琴、吉他,更没有迷迭香的花语,他们有的也只是一轮明月,月下一壶温酒,酒后一曲小令,他们任青鸟传情,请梨花带雨,他们的浪漫是见花使花、见石使石,自然里的所有事物都能品出一番生活的浪漫情调。而现代人的眼睛里只剩下钢筋水泥中的浪漫,与古人相比,哪个更高一筹呢?

有时,在深夜翻着古人的琐屑记事,读一读古人的闲情逸赋,就想回到那个年代,亲身体会一下那种情调。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几千年的时光流逝而去,但浪漫的味道没有变,依然是甜中带醉,古人比我们浪漫,也许仅仅因为他们知道得少。

科技日益发展,月球被地球人踩上脚印,已不是那个白兔和嫦娥的“小院”了,是真实,让我们的浪漫打了折扣。顾此就得失彼,我们不能一边享用高科技、高效率的便捷生活,一边还畅想“剪剪轻风细细雨,悠然徜徉春色里”的古色浪漫。

有一个流行词叫“生活美学”,它会令你眼里有星辰大海,心里有万丈红尘。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都知道美的力量,如梵高的灵魂在向日葵里闪闪发光,也如雪小禅说的那样:“一日二人三餐四季相守,向内生长的力量,生动平凡的日常。”没错,就是这种微不足道的平常烟火却自有意味,它开出芬芳的花朵,从中采摘一束插在光阴的瓶中,美在眼里,暖在心上。

人间有味是清欢,凡尘烟火熏陶出的是生活的那份本真与恬淡。让我们在繁忙琐事的焦虑中,在草木葳蕤、鸟鸣满涧的时光里,慢下来、静下来、低下来,给大地、给万物一个深深的贴面礼。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