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雪飞
老家的墙外是我家的杏树园,每次回家,父亲多数都在杏树园里忙着。直到母亲做好饭,我们连声呼唤,父亲才从杏树园里恋恋不舍地回来。
每年春天,当不少人去野外挖野菜时,我家杏树园里就能挖到曲麻菜、婆婆丁、车前草等清热去火的野菜。这些野菜是父亲去山上连根挖回来种到杏树园里的,长了几年,野菜扎根了,就开始繁衍成一片。父亲还种了一些黄芩,等到长叶子了,就采摘嫩叶让我们泡水喝。
后来,父亲又补种了一些樱桃、苹果、核桃、海棠等果树。父亲说,我们小时候家里没有果树,吃不到水果,如今有地方种了,就多种一些不同的果树,这样就能多吃些不同的水果了,父亲还在果树的中间种了一些草莓。一到夏天,父亲就带着外孙女去杏树园采草莓,红了一颗摘一颗,一老一小在地里,兴高采烈。
从小在父母家长大的女儿非常喜欢在杏树园里玩,那是她的乐园,父亲在一棵粗壮的树枝上系上结实的绳子,做了一个秋千,女儿很喜欢。每次看着女儿在那里快乐玩耍,就不由得想起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想起学生时代的我摇头晃脑地背诵那篇文章。
那时,我总是想,鲁迅先生这个百草园真美啊,而如今我家的杏树园在父亲的劳作下,简直可以和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媲美。父亲还在杏树园中间搭了一个简易的木头亭子,用红砖铺地,撑起一把遮阳伞,下面再放一张小桌子和几把凳子,空闲的时候还可以烧烤,这里成了全家人的乐园。
周末回家时,我喜欢带着笔记本,或是拿一本书,坐在那里,任思绪飞扬。尤其是杏花开的时候,清风徐来,空气里都是杏花飘来的香气。这让我很自豪,别人休息时,四处寻找空气清新的地方,而我家就有现成的“天然氧吧”。
午后,阳光照进林子里,暖暖的,书读累了,我刚要趴在桌子上小憩,母亲看到了,拿了一件衣服走过来,披到我身上。我赶紧站起来。母亲对我说:“要是困了,就回屋里去睡,这里有风。”我说:“放心吧妈,我没有睡,只是趴在桌子上想事情。”母亲坐下来,我们开始聊天。记忆中,从我开始上班后,我和母亲就很少单独坐在一起聊天了。
我发现,不远的杏树底下,有三只小花猫正在追逐玩耍,绕着杏树转圈圈,特别可爱。我刚站起来,朝它们走了两步,花猫们受到惊吓,都跑到西墙的柴棚里了。母亲说:“这三只小花猫是一只流浪猫生下的,有一个月了,就住在咱家柴棚里,你爸在柴棚里放了一个纸箱,里面铺了厚厚的海绵,每天都过来喂两顿,它们就把这当家,不走了。”说着,母亲拿出准备好的火腿肠,来到柴棚旁,轻声呼唤着,小花猫们果然探头探脑地钻出来,跑到母亲跟前,抢夺美食。之后,忽略了我这个“陌生人”,亲昵地玩耍起来。
这一幕,让我感动,小花猫们能够扎根在此,来源于父母的细心呵护,应该也得益于这片乐园。它们也像我们一样,都喜欢这里的“天然氧吧”。在这里,人与小动物和谐相处。
母亲又说:“你们小时候,咱家生活条件不好,在你三岁那年,家里为了盖房,将后园的两棵杏树和一棵海棠果树都给砍了。之后,为了多种些蔬菜,就没有再种果树,也没有多余的钱给你们买水果,每次你看到别人家的杏就馋,却又不敢要,我和你爸一直很愧疚。现在你爸就想多种些果树,让你们和孩子能吃上新鲜的水果。”
想到这些年,每到果实成熟时节,父亲就打电话让我们回家采摘,还不忘让我们给同事、朋友带一些,看着我们大包小包地拎着水果和野菜上车,父亲满脸的笑容。
这时,杏园深处传来女儿开心的笑声,还有父亲一个劲儿嘱咐女儿“小心”的声音。不用猜,女儿又去荡秋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