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第03版:民声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优化人才机制 凝聚“银龄”力量

近日,省委老干部局、离退休干部工委出台《关于引导银发人才助力新时代新福建建设的工作意见(试行)》,鼓励各单位探索以特聘的方式设立“银龄专家”工作岗位,建强用好银发人才队伍,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集聚更多智慧和力量。(详见9月17日《石狮日报》一版)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如何充分发挥银发人才的专业作用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上述工作意见提出,鼓励相关单位设立“银龄专家”工作岗位,是福建省探索开发银发人才资源新模式,建强用好银发人才队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发展活力的重要举措。

人才是第一资源。设立“银龄专家”岗位,有利于弥补各类人才不足的短板,不失为睿智之举。同时,出台政策、创造条件,发挥“银龄专家”的各方面优势,有利于实现人才资源效益的最大化。我们也应注意到,“银龄专家”们曾长期在各自专业领域持续深耕,为各自的事业奉献了大半辈子,若让他们重返工作岗位,于社会而言,更要完善人才机制,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关爱与保障工作。

一方面,由于“银龄专家”群体的身体状况、职业路径等方面与青壮年群体有所不同,传统的人才“引育留用”机制未必符合“银龄专家”需求。因此,要创新“银龄专家”引进方式,构建更“适老”的人才发展机制,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发挥主体作用,为“银龄专家”提供合适的政策、岗位等,更好释放其效能。另一方面,尽管“银龄专家”在其专业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研究经验,但面对不断变化的新技术与新形势,还需学习适应。因此,要定期组织经验分享和学习活动,增加沟通交流,学习最新科研知识和应用设备,帮助“银龄专家”更新知识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唯有更好的制度创新、更优的服务保障、更暖的人文关怀,营造出“近悦远来”的人才引进生动局面,方能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让“银龄专家”真正成为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木棉)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