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
第03版:人在旅途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儿时的年糖年饼

倪怡方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春节,心头情不自禁涌起许许多多甜蜜的回忆。

我的童年,是在省城福州度过的,那些年,一到快过年,我就期待着外祖父的到来,因为他会给我们姐弟妹带来节日的大礼包——盒装的年糖年饼,这份礼物会让我们兴高采烈好一阵子,白天围绕着它转个不停,夜晚做梦也会笑出声来。

记忆中的年糖年饼大礼包里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犹如我们儿时玩的万花筒,有糖花生、寸金枣、猪油糕、猪油炒米、凤仁酥、蛋黄酥、麻生糕、花生糖片等,最吸引我的是里面的小红纸包,它既神秘又诱人,一旦拿到手,我们便会迫不及待地打开,先是用鼻子使劲嗅它的香味,然后才开始大快朵颐。其实它是豆粉和花生粉压制成的长方形小酥糖,细腻香酥,入口即化,让我们吃得那叫一个爽,常常欲罢不能。

年糖年饼中最常见的就是糖花生,它是用红白几种颜色糖衣包裹的花生仁,我们吃的时候先是含在嘴里一会儿,等糖衣化了,再嚼里面的花生仁,那是一股又甜又酥的味觉。还有就是金黄色的寸金枣,一咬一个脆,香喷喷甜丝丝的,舒服极了。那时候,我们姐弟妹三人会在奶奶的主持下,你一个我一个地平均分配,各人保管好各自的“份额”,家里长辈们有时也会担心我们如“胡蝇母(苍蝇)贪甜”吃过了头,而厌食不吃正餐,甚至是蛀坏牙齿,会把年糖年饼盒藏起来,束之高阁,让我们一阵好找。有时候要到我们帮忙家长做了家务——洗碗、扫地、拖地板、倒垃圾等事情后,才重新获得一份“奖励”。

我的外祖父当年大概六十出头,个子不高,人瘦削,说话语气和缓,文绉绉的。他不但每年给我们送年糖年饼,还给我们讲它的来历。原来年糖年饼是福州民间在腊月廿四用来“祭灶”用的,所以又称为“灶糖灶饼”,传说灶神每年在这天上天庭向玉皇大帝禀报各家各户一年来的情况,正月初四再重返人间,人们用“灶糖灶饼”祭祀灶神,用甜品粘住他的嘴,意思是让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后来年糖年饼又演变成为招待客人的食品和过年馈赠亲友的礼品,图吉利、求平安,寓意着美好和甜蜜。

外祖父不但在过年时给我们送年糖年饼,还在暑假、寒假来家里教我们姐弟妹三人写毛笔字。印象中他一手楷书、行书写得洋洋洒洒。每当要过年,他会把老屋的立柱、房门都贴上他亲手写的红色春联,浓浓的年味立刻凸显出来。他还曾分别书写了毛泽东主席诗词《七律·长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两幅中堂让我们挂在客厅,引来不少亲朋好友异口同声的称赞。可惜的是我学习书法断断续续,未能得到外祖父的真传,至今想起感觉汗颜不已。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数十年光阴似箭,每当过年的时候,我还是会忆起当年品尝外祖父送来的年糖年饼的美好时光,那舌尖上的甜蜜让我回味无穷,保留在心底久久不能忘怀。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