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
第03版:人在旅途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闽南“人日节”

郭芳读

在闽南,正月初七称为“众人生”,被视为人类的共同生日即“人日节”。按照传统习俗,这一天,家庭主妇会早早起床,为全家人煮一锅美味的面线,以示全家人长长久久、平平安安。面线里通常会加入春节前准备的肉丸子、炸排骨、鱼丸、香菇、虾米等食材,佐料丰盛可口。

过去面线中往往会加入几块甜煎粿,圆形的外观象征着团圆和完满,而香甜的味道则寓意着生活的幸福和甜蜜。每个人还要吃两个煮熟剥壳的鸡蛋和鸭蛋,闽南有句俗语“一鸡一鸭,吃到一百(岁)”,这与做生日时吃鸡蛋、鸭蛋的仪式感相似,只是面向所有人。

清代《泉州府志》风俗篇记载,正月初七这一天,泉州人会取菜米果等七样做羹,名七宝羹。也有做“七样菜”,就是由七种蔬菜组成。相传,可以除去邪气,寓意吉祥。芥菜,谐音“介财”,有“借财”之意,它的形状一节一节,象征着“节节高升”;“菠菜”谐音“博财”,象征着招财进宝;芹菜和葱兆勤奋和聪明;“韭菜”寓意仕途发达,长长久久。这一天的餐饮习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健康和长寿的祈愿,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

正月初七之所以被称为“人日”主要是因为传说中的女娲在这一天创造了人类。根据古老的创世神话,女娲在七天内每天创造了一种生物,前六天分别创造了鸡、狗、猪、羊、牛、马,第七天创造了人。因此,正月初七被认为是人类的生日,即“人日”,就是人类的诞辰日。

中国在汉朝时已经有“人日节”的习俗,至少有二千年的历史。人们会在这一天进行各种活动,如戴“人胜”(一种头饰),吃七宝羹(用七种蔬菜制成的羹),吃面条等,以庆祝和祈愿人类的繁荣和平安。人们还相信在“人日”这一天天气晴朗则预示着全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反映了人们祈福纳吉的愿望和对“人”本身的尊重。

正月初七这一天不必备菜碗祀祖宗,而是全家人早餐必食线面,晚餐做几样菜一家人团圆就餐贺众人生日。这种以人为本的习俗不仅丰富了节日的氛围,也加强了家人之间的联系,增强了家庭的凝聚力。通过共享特别的生日早餐和晚宴,家庭成员表达了对彼此的关怀和对未来的祝愿。

“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这天要避免远出或进行重要的商业活动。避免从事挖土、建筑等与土有关的工作。这些禁忌反映了人们对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尊重,以及对新一年的期望和祝福。这背后蕴含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也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人们要顺应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人日节”不仅是一个庆祝人类诞生的节日,也是一个祈盼人民安乐、风调雨顺的节日,是一个强调家庭、社会和谐与个人尊严的重要时刻。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