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第03版:人在旅途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父亲的笔筒

张宏宇

父亲的笔筒,是一件极具古朴韵味的青瓷艺术品,约莫半尺高,口沿微微敞开着,仿佛在低语着过往的岁月。它的腰身略作收敛,底部又稍稍膨出,宛如一位温婉的女子,亭亭玉立于时光之中。通体施以淡雅的天青色釉,釉下隐约可见细腻的冰裂纹,如同冬日湖面轻轻裂开的痕迹,透着一种不言而喻的静谧与深远。

自我记事起,这个笔筒便一直静静地搁在父亲书桌的右角,与一盏古朴的铜制台灯为邻。台灯散发出柔和的光芒,与笔筒的釉色交相辉映,为父亲的书房增添了几分温馨与雅致。笔筒里,三五支毛笔错落有致地插着,一支自来水笔静静地躺在其中,有时,还会斜倚着一把锋利的裁纸刀,它们共同构成父亲书写世界的全部装备。

父亲是极爱惜这只笔筒的,每每擦拭书桌,必先小心翼翼地将其挪开,用柔软的布巾轻轻拭去其底部的微尘,再复归原位,仿佛对待一件稀世珍宝。我幼时顽劣,曾因攀爬书桌而不慎碰倒笔筒,幸而它落在柔软的榻上,未致损伤。父亲闻声赶来,神色紧张,先是将笔筒轻轻捧起,细细检视,确认无恙后,才转而责骂于我。那时年幼无知的我,心中颇为不以为然,不过一瓷器耳,何至于父亲如此紧张?

关于笔筒的来历,据父亲说,是曾祖父传下的。曾祖父生前在县衙做师爷,写得一手苍劲有力的好字,这只青瓷笔筒便是他办公时所用之物。每当提起祖父,父亲的眼中总会闪过一丝怀念与敬仰。后来曾祖父去世,父亲便将这个笔筒视为珍宝,携回家中,视为家族传承的象征。

我疑心父亲之所以如此珍视这个笔筒,多半是因为怀念祖父的缘故。然而父亲向来寡言少语,关于祖父的事,我所知甚少,只从母亲口中偶尔听得一二。那些关于祖父的片段,如同散落的珍珠,串联起我对家族过往的模糊记忆。

笔筒内壁,积了一层厚厚的墨垢,黑黢黢的,与外表的光洁形成鲜明的对比。父亲写字时,总要将毛笔在筒口轻轻刮去余墨,久而久之,那筒口便显出了几道细痕。我曾好奇地问父亲为何不将内壁也洗净,父亲只是淡淡一笑,说道:“洗它作甚,横竖看不见。”如今想来,那墨垢大约也是一种记忆,它见证了父亲无数个奋笔疾书的日夜,承载了父亲对书写的热爱与执着。

这些年,父亲身体不好,他的手已抖得厉害,再也不能写字了。笔筒里的毛笔一支一支地干涸,自来水笔的墨水也枯竭了。我几次想替他洗净笔筒,他总是不许。后来我才明白,他是在守着那最后一点与书写的联系,那是他心灵的寄托,是他对过往岁月的深深眷恋。

身处他乡工作,平日里,我很少陪伴在父亲身旁。去年,父亲将这个笔筒给了我,我将其置于书桌上,依旧保持着插入数支笔的习惯。每当夜深人静之时,埋头写作的我偶尔抬头,便能瞥见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恍若父亲的身影就在咫尺之间。那个笔筒,说到底不过是一件寻常器物,但它所承载的,却是几代人交织的光阴与深刻的记忆。如今,我也开始效仿父亲,在笔筒口轻轻刮削笔尖,注视着墨渍一丝一毫地加深,心中涌动的,是对父亲绵延不绝的深切思念。

人生匆匆,究其根本,不过是在各式各样的容器中镌刻下些许痕迹,而这个笔筒,便是那承载了我无尽情思与回忆的独特印记。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