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人在旅途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生命有天然的诗意

■介子平

远处是风景,近处是人生。由观察者,而参与者,世界从隔岸回归,难免产生时空之差,无限诗意,如是产生。

天地与我并存,可惜只在瞬间,生如过隙,逝如惊川,由此极沉极郁,无限怅惘,顾随因此道:“诗写伤感者最多,伤感如伤风,最易传染,诗人最爱作此。”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唯诗人吟之。有关夏天的诗不多,盎然绿色很是单调,极易审美疲劳。立冬封地,小雪封河,大风穿过门窗,生命跳动在严酷的冬季,自有一番壮美。春秋两季,历历分明,来的来去的去,岁月更迭如此平常。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由物及人,由己及他,倒影自照,大制不隔。叶嘉莹论杜诗:“别人写自己的悲哀就是写自己的悲哀,可是杜甫总是从他的悲哀推广而联想到别人的悲哀。”自“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个世界,却有两个世界的人,诗人不是世界的中心,却有天地的襟怀,此非光明的尾巴,结束的高潮,恰是始于平正,趋于险绝,复归平正。

生活有多孤独,作品便有多自由,太多心思体味于作品以里。叶嘉莹又论杜诗:“李白虽然打破了形式上的格律,但是他保持了本质上的平衡,所以他在破坏中有建设,不能只看他的破坏。杜甫把笼子改进了,在严格的形式中给其以多种的变化。”李白之诗,有规律而不拘格律,欲脱规制;杜甫之诗,有规律而适应格律,软性抵制。诗人之眼,上观千年,下观千年,暂时放下身体,虚拟世界冲浪,信马由缰,蹀躞盘桓,挣脱去既有常识,惯性思维,就是不愿接纳当下发生的所有一切。通往诗界的探索,时时岔口,处处路冲,终归一场疲劳。

知识编码功夫,即写作能力。门户宽,采取严,格律一门,户限不高,然多少人为之拘囿,求态失态,而流于下品,学之不至,炫学不免文陋。法自画生,法自诗生,形而下者貌;丽典新声,络绎奔发,形而上者才。有道是美人在骨不在皮,好诗在韵不再律,沈从文以诗性智慧揭示之:“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真性情的人,想法总是与众不同。”忘足履之适,忘律诗之适,诗写性情,唯我所适。白纸黑字里充满假象,所有言不由衷的文词,都只是一堆寻章摘句、断章取义的概念标签,无论其华丽准确与否,徒具形骸。付诸行动的诗人,被冠以“特立独行”的帽子,其实没有人是真的孤岛,凡是有热爱的旅途,都令人敬重。

天之绵长,人之安闲,以为一直可在十八九岁徘徊,漫不经心,走完一生,以为生命长到可找回所有的失去。思想没有牢笼的年纪,生命直觉与生存意志,是天然的诗意。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古今归来者几人?由于世故上的不足,不得不天真,一个人能活在自己的诗意国度,便是自信,“我明白你会回来,所以我等”。

神采飞扬之作,性情学养中出。千古如斯,文学是一个人的精神图景,也是心灵归属。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