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
第07版:人在旅途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走进扬州

■涛 子

街市坊间,珠帘绣户,觥筹交错,吟咏唱和,荷蒲熏风,春流画舫……我的思绪沿着小秦淮曲水流觞,试着拾起中国文人笔端遗落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华锦碎片。

汽车驶进扬州城区,不禁心旌扶摇,真的是如同宋词一样婉约的城市,整齐不宽的街道,古朴无华的建筑,吹面不寒的风里密密匝匝铺陈着浪漫气息,一种怀旧的味道偕同记忆扑面而来。最先引起我注意的是河边如丝的垂柳,修长婀娜,滴生出江南的水湄柔情,那柔情仿佛能一直延伸到梦里,迂回、纠结、缠绕。

在老城的旅店下榻,旅店是一栋三层砖木结构的西式小楼,黑铁镂花阳台,回形走廊楼梯,尚能从古旧的建筑格局看出当年的风华喧闹,而门外悬挂着的“文物保护单位”大理石牌印证了它的历史价值——原来它是昔日盐商和达官贵人休息享乐的场所。安顿妥当从旅店出来,见天色尚早,我便在一条不知名的街巷里闲走。

那是一条悠长僻静的古街,时间的磨砺为它添上了灰旧色彩,走在光滑的石板路上仿佛能听到千年回音。余晖下,老街宛如一段被遗落的记忆,在游客的熙来攘往中默默追思逝去的流光。街上遍布各色店铺,以古玩和扬州特产为多,也有牙医诊所、裁缝铺子、理发店、小茶社等。

终于找到了瘦西湖,它像一个还未苏醒的梦境。瘦西湖原来叫保障河,传说南宋时期一个叫汪沆的文人来到扬州,他在观赏了此处风景后题诗:“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的称呼由此传开并流传下来。

瘦西湖纤姿绰约,烟柳重锁,碧波荡漾,亭榭林立,别有一番湖上园林的风味。经长堤,过小金山,至何园,到白塔晴云,再往熙春台,涉红桥,穿五亭塔,最后抵达著名的二十四桥景区,果然是“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美景。

如镜的湖面上泊着几艘画舫,龙头、彩漆、雕花的船体令人遥想起当年杜牧的把酒赋吟:“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古代时扬州是一曲慢词,箫声呜咽,花晨月夕,就像刺在心头的白莲花在痛楚中缓缓绽放,如今那样的繁华世界已然落尽,却依然抚不平过去的痕迹,反而更加让人缅怀凭吊。

我正想着,远处传来一阵桨声,伴着船娘清丽的歌喉,一艘装饰华丽的画舫娉婷而来,船上大黄的长幔迎风飞舞,飞翘的船檐垂挂着大红的灯笼,船中坐着的人正在弹唱,一色的清朝装扮。有个男子执扇独立船头,装束酷似当年微服下江南的乾隆皇帝。画舫上悠长曼妙的浅盏低吟和撩人心动的浓妆艳影,仿佛让游客穿越到了盛世扬州的前生。

从大明寺出来已近晌午,离开时我遥望万柳掩映中的二十四桥,它在光影的照射下好似琼花一朵,见证了一个朝代的消瘦。啊,扬州,江南细雨中说不尽的梦幻和忧愁。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