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
第05版:生活消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剧本杀”成社交“新宠”

“最近一段时间几乎每个周末都组一局‘剧本杀’,有时玩得不过瘾,一周组两次。”被朋友带着参与,今年28岁的贾雨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已体验了十几个剧本,从当初对“剧本杀”闻所未闻的“小白”成了“组局达人”。这一天,他们尝试的是一个推理难度极大的“进阶”剧本。

“非常‘烧脑’,长时间的讨论也没有理出思绪。”贾雨说,这类剧本让他非常享受,“不只在剧本里体验角色人生,重要的是不断接近‘真相’过程中的紧张与刺激。”

“剧本杀”刚开始不成规模、不为盈利,单纯是朋友之间的聚会游戏。大约从2019年开始,国内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创作者、经营者与玩家,逐渐成为一个新业态。

目前,从内容上划分,“剧本杀”分为“硬核本”(以推理为核心,难度较大)、“还原本”(借助推理还原故事,往往具有曲折离奇的情节)、“欢乐本”(情节诙谐幽默,注重欢乐体验)、“恐怖本”(注重渲染恐怖氛围)、“情感本”(通过动人的情感故事打动玩家)、“阵营本”(玩家被划为不同阵营进行对抗)与“机制本”(在剧本中设置游戏环节,以其为玩家赋予能力,推动剧情)等7种类型。

美团《2021实体“剧本杀”消费洞察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实体“剧本杀”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150亿元,消费者有望达940多万。

记者采访发现,剧本质量参差不齐,也被一些消费者诟病。作者的创作能力不一,造成了市场上剧本数量不断增长,剧本质量有高有低。甚至还有少数剧本创作者以“黄色暴力”“恐怖慎入”作为噱头博人眼球。一些受访玩家坦言,少数剧本内容过于低俗、血腥。

当前,受疫情影响,很多线下“剧本杀”店经营受到极大影响。为适应疫情防控的要求,不少“剧本杀”店家开发了新型的运营模式。例如,一些店家推出“剧本外卖服务”,玩家通过App下单后,DM将带上剧本上门进行服务。还有的店家借助微信、钉钉等通讯类App,将剧本转移至线上进行体验。

“‘剧本杀’入行门槛低、内卷严重,很多人都觉得‘剧本杀’能赚钱,纷纷去开店,也有资金悄悄进入,让行业竞争也愈演愈烈。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有规范和标准介入,形成风清气朗的环境,防止‘虚胖’。”业内人士坦言。

(新华)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