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第07版:人在旅途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骑自行车的乡村邮递员

■周国球

上世纪60年代中期,老左从部队退役安排在公社邮政所当邮递员。那时,老左还年轻,大家自然叫他小左。小左每天身穿绿色邮政制服,骑着印有“邮电”标记的绿色自行车,后座上的两个绿色邮袋里,鼓鼓囊囊地装着当天要发送的报纸、杂志、信件、公函和包裹等。小左一边吹着口哨,一边轻燕般地穿村走户,让人好生羡慕。

当时的乡村路,尽是蜿蜒的泥沙路以及羊肠般的田埂小道,村庄也大多坐落在半山腰,“地无三尺平,出门就爬坡”。小左喜欢在这样的路上飙车,常常骑得东倒西歪,让人看得心惊胆颤。

夏天,太阳火辣辣的,头上的草帽像着了火似的冒着白烟,小左身上全被汗水打湿,脚下也是灰尘滚滚。每逢雨天,道路更是泥泞难走,小左偶尔还要扛着自行车走一段,泥巴粘在脚上,像穿着“铁鞋”,每迈一步都要费好大的劲。回到邮政所里,小左身上脚上草帽上邮袋上要么全是灰尘,要么全是泥水。

半年过后,小左就萌生了退缩的念头。

一天,邻村有位军属大娘,收到儿子寄自部队的信,因为大娘不识字,眼睛又花,拆了信后请小左念给她听。念了一遍还要再念一遍,直到老人满意地点头,脸上笑得似花儿盛开。从此,小左便打消了退缩的念头。

每天早晨,小左都会吹着口哨带上干粮去上班,傍晚回到邮政所里,就把自行车擦得锃亮如新。他把外界的消息通过报纸、信件、杂志带给大山里的乡亲,也把乡亲的问候通过邮件带出大山。这样一来二去,他便与当地的乡亲混熟了,也结交了一批不同年龄的好朋友,成了沿途村庄的座上宾。偶尔遇到哪家办喜事,盛情难却之下,他也会留下吃个饭,说是沾点喜气。

小左做事认真,一丝不苟,一年也难得请几次假。一来怕报刊邮件积压多了忙不过来,二来怕有些急件未能及时送达给收件人而误事。那个年代,没有电话,大山里跟外界唯一的联系方式就是写信,如遇有紧急情况也只能发个电报。骑自行车的乡村邮递员,成了山里人联系外面世界的唯一希望与寄托。

有一天,小左从天气预报得知当天上午有雷阵雨,天没亮就出发了,他要赶在这场大雨来临之前,把所有的报刊、邮件投递完。一路上,他不由自主地加快骑行速度,只剩最后一个村了,就快送完了。突然,一个响雷过后,天就暗了下来,雨点开始洋洋洒洒地落下。小左赶紧从邮袋中掏出雨衣雨裤套在身上,以抵挡倾盆大雨。雨珠凭借劲风肆虐着,小左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紧紧护着邮包,就这样走三步退一步,深一脚浅一脚地往村庄赶。到达村庄后,望着未被打湿的邮件,小左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与小左相识是在我十七岁那一年。那一年,我高考落榜,便瞒着父母报名参加了公社应征入伍的体检,没过多久,小左就送来了《入伍通知书》。随后,我来到福建东南前线服役,小左便成了我家的座上宾,我与父母亲人的书信及包裹都是通过小左转送,直到后来手机慢慢普及。

记得有一次,小左把我在部队荣立个人三等功的喜报送到父亲手上时,母亲把家中唯一下蛋的母鸡炖了。那天,小左喝得有点高,一句话重复着说了十几遍:“我也当过兵,你儿子立功了,我高兴,再来一杯……”

春去秋来,风雨无阻,小左从未叫过苦,从未说过累;岁月沧桑,渐渐的,小左就成了老左。

多少年过去了,而今每当在繁华而喧闹的市区,看到身着制服的快递小哥或外卖小哥在大街小巷一闪而过时,我依然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当年那个年轻的邮递员小左和后来的老左,他骑着那辆绿色的自行车,驮负着对事业的爱和希望,时而急速时而缓慢地骑行在泥泞而蜿蜒的乡村小路上……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