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三月春光烂漫,遍山花木葱茏,蜂忙蝶舞,草长莺飞。在悠扬笛声牵引下,在杜牧这首耳熟能详的诗中,轻轻绕过一地五颜六色纸花,我们又走入清明。
千秋睦德昭寒暑;福地敦风泽后人。
“年兜没回家没某,清明没回家没祖”,这一句闽南俗语,突出清明地位。清明,不仅仅是一个节气,还是一个影响广泛而深厚的节日。扫墓葺坟、祭祀先人,成为传承二千多年的民俗。
子规泣血,万山红处朝曦映;
芳草凝霜,一水碧中铁骨馨。
倘徉在“子芳”路上,写下这副对联,碧血丹心中,倾诉对革命烈士的哀思,缅怀为家国献身的英烈,梦回那一段风起云涌的历史。
希声颂大音,黉门治学称奇女;
德望隆华夏,巾帼遗香染汗青。
谢希德先生是石狮赤湖村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原上海市政协主席。为铭记先贤,石狮市楹联研究会举办“谢希德先生诞辰100周年全国征联大赛”,用文字向这位伟大女科学家致以崇高敬意。
正气当辉皓月,音容永伴清风。
走入一个个村庄安息堂,庄严肃穆,这是祀奉千家万户先祖的殿堂。大门及堂中柱上那一副副“奋勉当思不易,耕耘岂待应知”“继勤行正道,承朴质恒心”等楹联,无一不诠释中华民族忠孝仁义的家风家训、正确高尚的人生哲理与纯朴的奋斗目标。
英兮魄散泪零仃,锥断何镌本草经。
流水无情喑夕照,芳菲散作满河星。
平凡人也有故事,平凡家族也有自己的传说,这一首诗祭奠了一个乡村医师,赞扬他毕生致力的事业,“英风泽德不改仁心青史熠,锥股穷经唯遗杏苑一生馨”:烙下数十载如一日,兢兢业业坚守岗位、白衣天使默默奉献的记载。为凡人立传,让每个家族传承自己的文化。
故园一梦又经年,几树茶花绽俏妍。
篱落疏疏移竹影,青畦汩汩绕冰泉。
鹊啼檐外声依旧,犬吠门前泪暗涟。
回首椿萱伤白发,余晖陌野染江天。
伫守在家乡老宅,抚摸一草一木,追忆逝去的父母,“天江鹭远擎山丽,固垒风清铸竹贞”,音容笑貌宛若眼前,如今却是物是人非。作为子孙后辈,如何铭记前人功德,如何继承先辈遗志,如何发扬不息精神?唯有遵循足迹,秉承遗训,发愤图强,传扬嘉风,以此告慰先人的深恩与期盼!
清明,清明,一点哀思,化作满山盛开的花……(洪亚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