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随想
“五一”是劳动者的节日。在我的印象中,未走出乡关之前,我的“五一”往往是在田间地头度过的,至今忆起,仍回味不已。
那时我正值年少,学校“五一”放假,总以为可以好好玩一番。可父亲却不这样认为,他认为“五一”就该劳动,只有这样才具有纪念意义。为此,他专门留了一片水田让我和姐姐去插秧。虽然我心里一百个不愿意,但也只好硬着头皮和姐姐一起下田。
秧,是母亲一早就扎好的,天不亮就被父亲挑到田里。吃罢早饭,我和姐姐来到田边,只见田水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不时有鸟影掠过。为防止蚂蟥叮咬,姐姐专门带来绑腿,做好保护工作才下田。
水田有点凉,腿一挨水,我便直打寒噤。终究还是下了田。插秧,有点像做功课,从左开头,到右抵边,依次往返,间距要匀,行列要齐,这是规矩。姐姐是村里的插秧能手,动作娴熟,手指灵活,姿势优美,看她插秧简直是一种享受。只见她弓着腰,左手拿一把秧,拇指就势一挑,捆秧草就解开了,快如闪电。
插秧全在指上功。姐姐左手握秧,拇指与食指不停捻动,将秧棵均匀分出,右手飞快接过,“三个指头捏住秧,最后中指泥中按”,秧插得又直又稳,远远望去,整整齐齐。一场下来,她身上很少沾泥星,而我,却成了泥猴。
在姐姐身边插秧,压力不小。一不留神,秧就插得横七竖八,有些还成了“水上漂”。父亲见了,又好气又好笑,要我向姐姐多学习。姐姐帮我补了秧,对我说:“插秧虽在指头,但十指连心,心、眼、手、脚,四者必须协调统一,你再试一试。”经她一指点,果然灵验。
正忙着,姐姐的同伴们来了。姐姐平时帮别人,关键时候别人也来帮忙,何况是“五一”。我正暗自庆幸,哪知,一放松自己,很快便身陷重围。她们心灵手巧,个个都是插秧好手,将我夹在中间,不一会儿,我四周都是秧,眼看要被困在“城”中,进入“笼子”。大家见了,嘻嘻哈哈笑了起来,田野里的乡亲们见了,打趣地说:“今晚,你小子干脆就在田里过夜吧!”
这时,村里插秧尖子丽姐见了,几步蹚了过来,耳边响起一阵细密的水声,仿佛一片水虫子在鸣叫。不一会儿,丽姐就帮我“杀”出了重围,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片绿茵茵的织锦,赢得了大家一片叫好。
临近中午,两亩水田插完了,“新秧初出水,渺渺翠毯齐”,简直养眼极了。一群人像阳鹊一样叫喳喳,大家走向清凌凌的湖水,将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开始了无忧无虑的玩耍,初夏的村野,留下了大家银铃般的笑语。
不知不觉,大家都长大了。很多女孩走出了村庄,当她们再回来时,身后往往跟着一个小小少年,大家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时光渐行渐远,那些年插秧的情景犹在眼前。
■刘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