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
第04版:民声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愿“中国最美小鸟”与石狮常来常往

本周观察

茅罗平/摄

4月造访石狮,5月巢穴产卵,6月孵化育雏,7月雏鸟出巢……7月底以来,位于石狮峡谷旅游路的栗喉蜂虎雏鸟陆续出巢,成鸟“打猎”归巢喂食频率明显减少,这也意味着石狮栗喉蜂虎本季繁殖进入新的阶段。预计本月底至下月初,“中国最美小鸟”栗喉蜂虎将集结南下迁徙,结束今年的“石狮之旅”。(详见8月4日《石狮融媒》公微)

上百只栗喉蜂虎在石狮“安家产子”孕育出新生命!5月以来,本报持续关注石狮栗喉蜂虎在石狮的动态,引起广大读者及有关部门的关注。进入8月,“中国最美小鸟”即将结束长达四个月的“石狮之旅”,南下迁徙前往它们的故乡东南亚。如何让“中国最美小鸟”与石狮常来常往?这是一条鸟类科普新闻,更是生态环境话题。笔者以为,至少有三个方面可以提——

首先,要“高看一眼”。过去两年间,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鹤、彩鹮、黑脸琵鹭、东方白鹳,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小天鹅、白琵鹭、白额雁相继到访石狮湿地公园。此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栗喉蜂虎在石狮峡谷旅游路“安家产子”,其意义不亚于前述几种鸟类“来访”。过去出现在石狮的白鹤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虽然保护级别高于栗喉蜂虎,但多为前来越冬的“访客”,主要轨迹呈现为迁徙、越冬或中转;而栗喉蜂虎则是来石“安家”,在峡谷旅游路凿穴筑巢、繁殖后代,是近3年来在泉州出现数量最多的一次,并且是栗喉蜂虎目前已知全球纬度最北的繁殖地。从“客人”到“家人”,栗喉蜂虎成为石狮的“新市民”,这是千金难买、万金不换的生态禀赋。

其次,要“厚爱三分”。只有“高看一眼”,才能“厚爱三分”。应当说,在新闻媒体报道推动之下,石狮有关各方对峡谷旅游路的栗喉蜂虎繁殖地保护给予了高度重视。石狮市检察院还召开“圆桌会议”,邀请自然资源局、永宁镇政府有关负责人,并邀请人大代表、公益诉讼员、媒体记者以及观鸟学会专业人士。共商共议谋良策,保护石狮的栗喉蜂虎及其繁殖地。有关部门也采取具体举措,对栗喉蜂虎繁殖地采取封闭管理,不定时开展巡查,避免人为因素惊扰栗喉蜂虎。毫无疑问,栗喉蜂虎能够在峡谷旅游路顺利育出“下一代”,离不开各方的努力。当然,这其中还存在一些矛盾与问题,一些认识还有待提升,相关工作机制还未健全。

最后,要“付诸行动”。来年,栗喉蜂虎能否再访石狮并“安家产子”?显然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栗喉蜂虎对筑巢生态环境要求很高,要找到满足筑巢条件的区域并不容易。峡谷旅游路之所以能入栗喉蜂虎“法眼”,一是那道人工形成的土崖,坐北朝南、人迹罕至,适合筑巢;二是峡谷旅游路一带鸟语花香,生物多样性丰富,为栗喉蜂虎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显然,这里最有可能成为栗喉蜂虎来年再访石狮的繁殖地。由此,各有关部门或当地镇村应提前谋划,对上述地域开展科学适当的生态修复工作,以吸引栗喉蜂虎再度来石。比如,针对栗喉蜂虎“不用旧巢建新巢”的特性,在今年秋冬季节对上述土崖旧巢进行填充或削平,为栗喉蜂虎筑巢提供先决条件。而从长远来看,规划建设“栗喉蜂虎保护小区”,擦亮石狮这张“生态名片”,还有更多文章可做。

唯愿,“石狮不负候鸟,候鸟不负石狮”。愿“中国最美小鸟”与石狮常来常往!(吾提)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