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思繁
《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被列为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首。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入门就是读《红楼梦》。然而,在阅读过程中,很多读者还没进荣国府的大门,就迷失在门派林立、烽烟四起的论争里。这时,便需要一位“向导”,引领读者畅游大观园,攀登古典文学名著顶峰。
《刘晓蕾〈红楼梦〉十二讲》是北京理工大学教师刘晓蕾写给《红楼梦》初读者的十二堂课。刘晓蕾多年来对《红楼梦》的讲解和专栏受到社会公众的欢迎,在很大程度上激发起年轻读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该书作为刘晓蕾阅读和教学经验的凝结之作,从《红楼梦》成书背景、人物故事、经典桥段到诗词语言、社会习俗、文学价值诸方面,密切结合时代特点和阅读心理,进行富有个性的解读。书中所附人物关系图、情节脉络图、时间线索图等3幅“阅读地图”,有助于读者一览红楼风华。
曹雪芹是典型的中国作家,他对人情世态的描摹可谓精细入微。曹雪芹也可能是中国小说史上最“狡猾”的作者,他以极大的耐心和功力,用文字编织了一张庞大又幽微的“人情之网”。
有学者认为,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创造了两个对比鲜明的世界——“乌托邦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即书中大观园的世界和大观园以外的世界。刘晓蕾则在明媚处看红楼,她认为,大观园存在的意义就是从规矩的缝隙旁逸斜出,创造生命存在的另外一种可能性。
《红楼梦》是超越时代的,是一本可以陪伴一生的书,不同阶段读都会有新的体悟。《刘晓蕾〈红楼梦〉十二讲》这本书没有高头讲章,也不搬弄大词,而是引领读者走一条小径,领略大观园里的遍地芳华,以及人性的丰富与幽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