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 马小江
山西博物院珍藏着一件胡人吃饼骑驼俑(见图)。该俑制作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这件隋代胡人吃饼骑驼俑出土于山西省太原市沙沟村的斛律彻墓。据史料记载,墓主斛律彻为北方高车人,家世显赫。他曾任北齐假黄钺、使持节、相国、朔州刺史等官职。其远祖是敕勒部首领,曾率部投附北魏,担任朝廷要职,他的曾祖父斛律金善骑射,官至北齐丞相,他的祖父则是北齐著名大将斛律光。至隋朝时,斛律家族已完全与华夏文明相融。
在斛律彻墓葬中,陶俑的数量很多,显示了墓主人生前的一些生活场景。其中,骑骆驼俑有两件,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件胡人吃饼骑驼俑高45.7厘米,形象颇为生动。骆驼体格健硕、神态生动,曲颈昂首,张口作嘶鸣状。骆驼背上满载货物,有一名胡人长着浓浓的眉毛,深目高鼻,坐在货囊上。他头戴圆顶毡帽,身穿圆领窄袖长袍,腰系带,左手半握,原本手中应当拿着什么。骆驼昂首站立在长方形托板上,双峰间垫着毯子,驮着丝绢、皮囊等物品。最有趣的是他右手还抓着一个饼子,正美滋滋地咬下一大口,双目舒展,两眼微闭,满脸的笑意,仿佛在告诉人们,那是世间最美味的食物。他边走边吃,想来路途辛苦,来不及休息就要急着赶路。
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这位胡商手里的饼子,当地称为“馕”,是一种可存放很久的食物,传入中国后,被称为“胡饼”,当时上至贵族,下至老百姓,都很喜欢吃。骆驼被誉为“沙漠之舟”,是最易于在沙漠上行走和运输的动物。从骆驼背上所驮的货物来看,也是当时贸易往来中的大宗商品——丝绸和绢帛等纺织品。这也说明当时的胡商来到中原,卖掉带来的金银器皿、宝石和香料等货物后,再将当地的丝织品带走返回,而且数量很大。它们不仅丰富了统治者的生活,也为广大人民带来实惠。像馕这种食物流泽至今,丰富了人们的口味,这种传播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也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
这件陶俑反映了丝绸之路上贸易往来的景象,当时达官贵人与这些远道而来的商人接触频繁,而由他们带来的各地商品与生活习俗则渐渐融入市井,成为后世中华大地上人间烟火的一部分,反映了边疆少数民族与内地汉族人民之间的密切联系,带来了包括佛教在内的宗教、礼俗、文化、艺术等,对中国这个东方古国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骆驼、大袋、胡饼、胡商,共同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丝绸之路上文化交流、商业流通的画面,也是那个时代中华民族交流与融合的最好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