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富榕
两年前,我参加了人文情感节目《你好妈妈》的厦门分享会。分享会期间,节目主持人李小萌和著名主持人敬一丹等几位嘉宾,从各自不同的视角探索“妈妈的自我修养”,共同探讨“妈妈”这个身份背后的故事和成长,思索母爱的分寸与界限。
分享中,敬一丹和李小萌不约而同地提到“母爱的底色”。在敬一丹眼里,她的母亲以自己的倔强和顽强,为她涂上了一层充满勇气和力量的底色。在李小萌看来,孩子有与家庭共同承担命运的能力,母亲能做的是及时察觉孩子的情绪变化,给予孩子正确的引领,只要母亲和孩子之间的底色是温暖的、有爱的,孩子终将理解或释怀。
借由她们,我不禁回望,母亲为我铺就的生命底色。
10岁时,母亲跟随父母从广东来到福建一山区小县城生活。在那个年代,母亲几乎没有一天吃上饱饭,只能自己想办法去外面打小工,或捡东西去卖,以便换取些许充饥的食物。长期的饥饿,导致母亲面黄肌瘦、身体虚弱。
后来,母亲与父亲相恋结婚。面对我们兄妹三人,母亲总是给予她所有的爱与温暖,即使在生活最艰难的时候,她也能传递给我们力量。
记得我上初一那会儿,二哥上初三,大哥在县城读高中。由于家里的收入来源只有一年两季的稻谷以及父亲打零工赚来的钱,我们兄妹三个的学费、生活费以及家里的各种开销像一把重锤压在母亲身上。但每次我们从学校回家,母亲就会把日常舍不得吃的、家里有的各种好料,变着花样地给我们兄妹补充营养。
热乎的水煮鸡蛋、浓香的柴烧鸭汤,偶尔还有父亲从山里逮来的野兔、野鸡,那种原汁原味的醇香沁满了我整个学生时代的记忆。吃的问题解决后,母亲就开始为我们兄妹仨的生活费发愁。
依稀记得,每当我们入睡后,借着走廊微弱的灯光,父亲在一旁抽着烟,母亲一遍又一遍地数着明天要给我们的生活费,嘴里不时念叨着:“这份给小妹、这份给小弟,阿成(大哥的小名)在城里开销大,这份多一点给他……”
第二天,我们兄妹三人又要启程去学校,母亲把早已分配好的生活费一一发给我们,临行前,她会多加一句提醒:“该买的就买,该吃的就吃,但不要跟别人攀比。记住了!”
李小萌说,当困难降临,母亲如何向孩子解读?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带着苦情戏的,还是永远不放弃希望的,这些都会影响那个时刻孩子的心态,甚至是影响他们一生,如何看待这个世界。
是的,时至今日,当我生活上遇到困难或工作遭遇瓶颈的时候,我总会想起母亲,想起她即使经历着艰难的岁月,她依旧坚强,充满着希望和力量,让我们安心于每个当下,品味人生的幸福与丰盛。
我想,这就是母亲为我涂上的生命底色。如今,我也成为母亲,这份生命底色仍不断滋养着我,也通过我,滋养着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