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学军
我不知道自己到了六十五岁的时候,能否像母亲这样,活得不俗,活得精彩。
有一次,我没打招呼就回了老家,结果母亲又去图书馆还书了。我打电话问母亲几时能回来,听她说我回家了,虽然很高兴,却依旧不改计划,告诉我别等她了,她还要去书店转转再回家。
我笑着对父亲说:“老妈真是个‘老文青’。”离父母的住处不远,有一家社区办的公益图书馆,24小时营业,一次可借两本书,借期三个月。可是母亲一个月就能看完两本书,母亲多次表示,在这个老旧小区生活,最让人高兴的就是有这家图书馆。
母亲爱读书我是知道的,我之所以爱读书、爱文学,完全是受到她的影响。小时候,母亲经常领着我去图书馆,我去少儿馆,她去楼上的成人借阅处。母亲选书还是很有品位的,世界名著几乎读遍了,国内现当代文学作品也看得八九不离十。
多年来,母亲捧书而读的美好形象,早已印刻在我心中。母亲会在忙家务的空隙,见缝插针地读上几页,所以厨房有书、卫生间有书、客厅和餐厅都有书,母亲的床头,高高地摞起一堆书,每晚睡前是母亲最惬意的读书时光。
读书是母亲一生的挚爱。已经六十五岁的母亲,每晚于一盏灯下静心阅读,灯光映衬着白发,那专注而凝思的神态,令人感觉空气中都充满了文化气息。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还有多少人能够做得到?
我喜欢写作,但也有灵感枯竭的时候。在与母亲闲聊时,她常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令我豁然开朗。当我把写好的文章拿给母亲看时,她不是一味地赞美,而是提出自己的意见,并能从读过的书中找出相关依据来,我心里服气不说,也佩服母亲的记忆力。
不过,母亲并非教授、学者。退休前,母亲是一家企业的员工,每天和油腻的机器打交道。在我的学生时代,母亲总是苦口婆心地教导我要好好学习。她一定是遗憾自己没机会念高中、考大学,所以希望我们能够珍惜读书的机会。
母亲偏爱读书,是那种没有任何功利和目的性的读书。从小到大我都觉得母亲是与众不同的,她从不高声骂我们,即使批评也是轻言细语;家住平房的时候,我家是左邻右舍最干净的;她让我们记住做人最基本的是要做到讲礼貌和讲卫生,真诚待人,助人为乐是最大的美德。
母亲也是一本“书”,她与书的故事,她的为人处世,够我“读”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