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仕凡
在我一两岁时,母亲带着我来到城市谋生。那时的她和现在的我年纪差不多。由于人生地不熟,日子过得有些狼狈。但是,家里从来没有抱怨与叹气声——因为母亲在我们的心里种下了光。
当时,我们一家住在不到十平方米的房间里,虽然有些拥挤,但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为了让孩子有自己“独立”的空间,母亲在墙上钉了两颗钉子,拉一根钢丝,再在钢丝上挂两条被单,就成了可左右拉开的帘子。帘子拉上,便是一个小小的世界。
“房间再小,孩子也要有自己的空间。”母亲很豪气地说。然后,她又去二手市场淘来书桌和书架,到花鸟市场买来两株仙人掌,摆在窗台上。一段时间后,我坐在书桌前,和嫩黄的小花一起伸着懒腰,心情和房间一样亮堂堂的,还有隐约的光在其中浮动。
那时,我们住的是合租屋,用的是公共厨房。母亲烧菜的时候我会在旁边陪着她,用手驱赶苍蝇。“妈妈,苍蝇太讨厌,总在这里飞来飞去!”我烦躁地喊。母亲笑着说:“小苍蝇嗡嗡叫,是因为它的肚子也饿了呀!”后来我再看到苍蝇时,竟然没有那么讨厌了。
母亲似乎有一种“魔法”,总能让那些我厌恶的东西散发出一抹童话故事里的光芒。长大后,我时常想起母亲说的话,于是,即使置身再糟糕的环境,我也能泰然自若。
周末的下午,我们会坐在窗边聊天。迎着窗外透过来的自然光,母亲一边哼着轻柔的曲子,一边帮我掏耳朵。有时我闭上眼睛,便感觉到母亲把明媚的光亮也种进了我的耳朵,它们跌宕着、温暖着,让我听到的人间始终垫着一层美妙的韵律。
如今,母亲快五十岁了,她常常加班到很晚,却乐在其中。我总劝她:“妈,现在我也挣钱了,你少加点班,别这么拼!”然而母亲不为所动,拒绝道:“我还没老呢,做得动就多做些。”
前些日子,我去母亲上班的地方,发现母亲养的绿萝正迎着晨光摆弄着秀发,之前我总担心它们哪天就会没力气舒展开枝叶,可它们却用一年年的翠色横流证明着茁壮坚韧的生命力。
这几十年,母亲从不把苦挂在嘴上。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母亲也只是悄悄地告诉自己:“日子总会越过越好的!”在没有光亮的日子里,母亲就自己发光,让一家人的生活都沐浴在她的光芒中,在我生命的每个角落里,都有她种下的光芒。
毕业后,我客居他乡,一个人租房、买菜、加班。我给自己买了一盆绿萝,摆在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每当看到这盆绿萝,我总会想起母亲。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的!”谁也不能阻止绿萝的葳蕤,同样,谁也不能阻止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把日子经营得幸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