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民声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直面民生疑难 彰显为民本色

本周观察

郑秋玉/摄

日前,有市民先后致电12345及本报热线反映,湖光小区9号楼与10号楼外围的污水管道长期往外冒污水,臭气熏天,影响居民生活。(详见3月16日《石狮日报》五版)

根据住户介绍,这一污水外冒问题已存在多年,向小区物业反映后,找人疏通多次,却始终无法得到彻底解决。究其原因,系早年建设时,开发商未将小区的污水管接入市政管道,以至于小区的污水只能往地面排。因此,每逢下雨,这里总会往外冒污水,严重时甚至回流到小区内。

设身处地换位思考,谁碰上这样的烦心事都得窝火。考虑到该安置房小区建成已久,一些早年遗留的痼疾在求解的时候,容易出现因找不到具体责任方而互相扯皮的问题,笔者建议,将其纳入全市或属地的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予以统筹考虑解决。

琐碎皆民生。对老百姓来说,那些发生在他们身边、和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关键小事”“治理难事”“急难愁盼”事解决好了,群众会更加“有感”。如同本例中的小区住户陈先生说的,因为污水臭气熏天,平时窗户都不敢开。这不仅直接拉低附近住户的品质生活指数,也同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悖,需要相关单位尽快给出“下文”。

举一反三,日常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群众还有什么“痛点”“堵点”待纾解,除了大家自发向上反映,也需要各有关部门、广大干部职工视角向下,主动深入基层一线,摸清实情、发现问题、找准症结、拿出实招,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服务文章,切实帮忙解决实际问题,才能赢取群众的支持和点赞。

事实上,保障和改善民生只有进行时,没有终点线。政府工作就是要贴近老百姓的实际感受去谋划、去推进。民有所呼、政有所为,将人民的满意度作为衡量执政履职成效的“标尺”,这是政府工作“以民为本”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因此,政府部门一方面应该正视历史、直面问题,杜绝“新官不理旧账”思想,协力推动一些存在已久的顽疾得到有效化解;另一方面,应该不断提升群众工作水平和解决疑难杂症的能力,敢于挑担子、善于找办法,通过推动一件件琐碎民生事的解决,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更好增进民生福祉,践行执政为民的庄严承诺。

(康清辉)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