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民声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直面“无地绿化”之困,寻求新的“打开方式”

今年3月12日是第45个植树节。40多年来,随着全民义务植树的深入开展,“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理念已深入人心,爱绿植绿护绿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自觉行动,国土绿化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另一个问题开始显现,一些地区特别是城市面临“无地绿化”之困,义务植树“一地难求”成为尴尬。

以石狮为例,截至2022年,全市森林覆盖率10.87%,公园绿地总面积为595.78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51㎡。另有一项数据值得一提,石狮市城镇化率达86.1%居全省首位,已进入高度城市化阶段。近年来,石狮通过采取“借地绿化”“闲置地利用”“口袋公园”等做法,持续推进城乡绿化美化和宜居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毋庸讳言的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植树造林的深入,寸土寸金的石狮绿化空间已十分有限,虽然被创建成为“省级森林城市”,但想继续向上提升,面对各种考核硬指标,难度不小。如何破解这个困境?除了合理规划国土绿化空间,科学制定造林绿化目标任务外,从倡导全民义务植树的角度来考虑,还应当寻求另一种“打开方式”。

2017年6月13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印发了《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管理办法(试行)》,提出了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自然保护、认种认养、设施修建、捐资捐物、志愿服务、其他形式等八种义务植树尽责形式,以便全民尽责。如,认建城市绿地或者屋顶、墙体等立体绿化1平方米;认养其他乔灌木3株(丛),认养密植灌木、绿篱、草坪10平方米,完成其中一项折算1株植树任务。自愿参加宣传报道、信息化建设、科学或者法规普及、技术推广、教育培训、专业指导、国土绿化公益活动组织管理等半个工作日,折算完成3株植树任务。主动报告违反国土绿化法律法规行为或者初发林业灾情,折算完成3株植树任务,等等。可见,义务植树的方式并不仅限于种树,还包括向自然保护、认养认捐、志愿服务等方式延伸。

今年,石狮市绿化委员会印发的《关于开展2023年全市造林绿化工作的通知》也再次强调,参照《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管理办法(试行)》,倡导公众通过抚育管护、自然保护、认种认养、志愿服务等方式履行植树义务,鼓励各单位集思广益,拓宽公众尽责有效途径,突破绿化空间不足限制,破解“要种树,没地种”的难题。但是,普通百姓对于上述《管理办法》还知晓不多,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宣传普及工作,并提供上述八种义务植树尽责形式的衔接通道,特别是在植树节期间加以推广与运用,让群众参与义务植树活动更加便利。

新发展阶段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赋予全民义务植树新内涵和新要求。今年3月,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出通知,就全面推开“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作出部署,“云端”植树、“码上”尽责,正在成为新常态,义务植树进入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新阶段。对此,石狮应积极顺应植绿新模式,将群众的义务尽责与专业植树区分开,不断拓宽公众参与义务植树的尽责渠道,才能让随愿、随处、随时植树逐渐变成现实。

(吾提)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