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
第05版:万家灯火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悠悠岁月战友情

●倪怡方

“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这是我父亲和他的亲密战友阿辉叔生前特别喜欢的《游击队之歌》。如今,我父亲和阿辉叔都已经作古,一对亲密战友也成为渐渐远去的背影,但是,他们的音容笑貌,却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20世纪50年代末,我父亲上调省城工作,我们全家人也一同前往。中间遇有回到古城,必去探望阿辉叔,看到他们一家五口蜗居在医院狭小的宿舍里,心里难免会产生一丝莫名的伤感。对于他们之间的交往,刚刚开始脑子里朦朦胧胧的,直到懂事了,才明白父辈们的感情,历经了岁月的洗礼,那是一份千金难买的真挚情感。

原来,我父亲和阿辉叔既是老乡,又是小学、初中同学,先后参加革命,以教书为掩护从事地下工作,后来一起被党组织派遣到香港,相继担任香港支部书记职务。1949年后,他们一个在组织部工作,一个在宣传部工作,离休后又先后被安置在干休所生活了几年,一路走来,都品尝过人间的酸甜苦辣。

在我的眼里,阿辉叔和我父亲俨然是普通老百姓,他们夏天在家穿着有破洞的背心,冬天则是一律朴实的中山装(那个年代的干部服标配),他们不讲究吃穿,精神头却十足。因为离休后住在一个大院里,他们每天都要见上几面,用阿辉叔的话说,就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他们时常在一起回忆参加地下革命工作的点点滴滴,合作撰写了不少党史资料,如《香港支部的建立与卓有成效的工作》等,一起参加党史研究会组织的活动,一起高歌《毕业歌》《松花江上》《太行山上》《大刀进行曲》,唱到兴起的时候,不禁慷慨激昂、手舞足蹈,连在一旁的我也被深深地感染和打动。

让我深受教育的是老一辈革命家的坦荡胸襟和无私情怀。我所知道的阿辉叔,他的兄长郑家玄烈士,曾经是泉州中心县委主要领导之一,后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于莆田,尸骨无存。他本人在医院当了几乎一辈子的图书管理员,而我见到的他,一向是从容淡定、谈笑风生,脸上丝毫没有烦恼和颓废的感觉。讲到他们曾经遭受的磨难,我父亲和阿辉叔经常感慨万分地说:“比起牺牲的烈士们,我们吃这点苦算不了什么。我们现在还享受到了党和国家给予的待遇,应该心满意足了。”言语虽朴实无华,却使我领略到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思想境界。

在我而立之年的时候,父亲因病猝然离世,他的战友同事们都悲痛不已,阿辉叔更是以泪洗面,人顿时苍老许多。有一段时间,他经常会来我家,望着墙上我父亲的遗像呆坐一阵子,然后悄然离去。直到有一天,听说阿辉叔处于病重弥留期间,我赶到医院探望,见到他饱含深情断断续续念叨着我父亲的名字,我泪洒现场,痛不欲生。

“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爱国的同胞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我的家,在东北的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伤的时候……”

“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

我的耳畔,仿佛响起父亲和阿辉叔咏唱的抗战歌曲旋律,他们的背影虽然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他们弥足珍贵的战友情,他们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