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民声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让学生参加劳作实践十分必要

一起帮“稻”忙,做一回快乐小农夫!8月25日下午,石狮融媒小记者走进石狮绵羊农场,学习劳作技巧,体验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幸福。(详见8月26日《石狮日报》二版)

农村出来的孩子,长大后回到农村,不会使用锄头,这是很尴尬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并且在城市置业安家,孩子留在城里上学,最早一批进城的农村孩子,如今都已30岁以上。笔者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每年至少要回老家一次扫墓祭祖,这时候就能碰上在城里长大的二十多岁、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他们也是被家里长辈安排回去扫墓,但是,尴尬的是,很多人握着锄头,不知道如何锄草,很多拿着劈刀,劈不断寻常的野草。还有人对于村里留守老人种植的各种蔬菜,居然说不出蔬菜名。究其原因,就因为他们是在城里长大的,没有参加过劳作实践,虽然不至于“四体不勤”,但也快“五谷不分”了。

其实,从国家层面上来说,历来重视未成年人的劳动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只有扎实有效地开展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才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劳动技能,体验劳动的辛劳与收获的乐趣,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劳动实践经常被忽略。其原因可能比较复杂,比如,学校没有劳动实践基地或场所;如果是联系周边的农场,农场可能也无法满足大量学生来实践;由于教师的更新换代,年轻教师本身也不具备劳动技能。凡此种种,劳动实践课程被有意无意间忽略了。

《孟子·告子下》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意思是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临到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炼,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这样来磨砺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增长他的才能。现在是物质丰裕的时代,培养孩子成长,不一定要“饿其体肤”,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还是可以的。

因此,笔者以为,让中小学生参加劳作实践,还是十分必要的。

(柳月亭)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