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习惯成自然。确实,很多事情都是一种习惯,时间长了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种自然。但是,并非所有的习惯都应成为自然。否则,我们便只能安于现状、故步自封,不能正视不足、放眼未来。
石狮大道上弥漫的“海味”,就是一种不应成为自然的习惯。据《石狮日报》9月21日报道,石狮大道上运输海产品的冷藏车,车厢密封不到位、排水阀关闭不严,海鲜的血水一路“滴洒漏”,道路湿漉漉、味道臭烘烘。市民投诉、记者核实,报道刊发后,读者纷纷在公微后台留言,盼早日整改、源头治理。
身处沿海城市,不少人已经对渔港以及沿海公路上的味道“习惯”了,认为这种臭鱼烂虾味就是“大海的味道”“渔港的特色”。说实话,渔船归港,鱼虾上岸,在港口码头、交易市场、周边道路留下“海的味道”,不可避免。但海产品运输一路“滴洒漏”,蔓延到石狮大道沿线村落,甚至经过湿地公园上了高速公路,这属实不应该。毕竟,并非所有人都能接受这种“习惯”并当成自然,换句话说,这种“习惯”已经影响群众的正常生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事实上,在舟山、温岭、旅顺等沿海不少城市,早已将海产(水产)运输“滴洒漏”当成一种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整治。相关整治内容涉及运输车辆是否规范装载、有无滴漏抛洒现象、车辆外观是否整洁等问题,推动海产品相关运输企业对运输车辆实施密封改造,在海产品交易市场实行“黑名单”制度,对“滴洒漏”违法行为车辆实施限入或禁入。这样的治理涉及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话题。
随着时代变迁及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人民群众对城市管理的要求日益提高,过去“看得惯”的事情,现在不再合理了;过去“行得通”的办法,现在不适用了。城市管理也应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当然,这里所指的城市管理并不只是城管部门一家的事情,而是应从城市治理的高度,实现城市从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的转变,强调人与环境和谐,处理好经济、社会、环境三者关系。以“石狮大道上的海味”为例,不仅涉及道路运输,也涉及行业企业及辖区镇村,等等。在此,希望有关方面正视问题、有所作为。
有些习惯不应成自然。这些习惯往往是一些陋习,经过长时间逐渐形成,一时不易改变。就城市精细化管理而言,不要被“习惯”所束缚,而应实事求是,更加注重在细微处下功夫、见成效,才能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吾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