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第04版:民声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让旱地闯出新“稻”路

稻浪滚滚,又到一年旱稻收成时。9月12日下午,石狮市旱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现场演示会在旱稻种植基地举行。(详见9月14日《石狮日报》一版)

旱稻,又称陆稻,性耐旱,能适应生长于无垠旱地、坡地及干旱生态环境。石狮三面临海,位于“风头水尾”,属极度缺水区,沿海镇村也多为旱地,正是适合种植旱稻的一块“宝地”。

相较于水稻,旱稻有哪些优势?笔者查阅资料得知,旱稻在节约70%—80%用水量的同时,可获得与普通水稻相似的产量;旱稻病虫害少,可使化肥使用量和农药喷洒量减少35%以上,从而提高产品品质,也保护生态环境。在耕种收等作业层面,旱稻比水稻易于种植。如果用机器直播旱稻,就可以节省不少成本和人工,在更多地区和缺少劳动力的地方(如山地)推广。

正是集多种“优点”于一身,自2022年,石狮市积极破解耕地水田紧缺、水资源紧缺难题,推行旱地“稻+菜”轮作新模式。该种植模式利用胡萝卜采收后的夏季休耕期旱作水稻,在“旱稻”收成后接茬种植胡萝卜,形成“胡萝卜—旱稻”轮作,有效提高土地复种指数,每季每亩比夏季休耕增收稻谷550公斤,实现粮菜“双丰收”。

藏粮于地,也要藏粮于技。实践表明,当前的“胡萝卜—旱稻”轮作已取得一定成效。相关部门在总结推广水稻旱作技术和“菜—粮”轮作模式的基础上,更要集中精力探索如何提升旱稻产量及品质,让更多旱地变成“粮仓”,有效增加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进一步夯实粮食生产安全基础。例如,适时组建由农技人员、植保人员等组成的旱稻服务专班,为广大种植户精准提供“旱作稻”品种引进试种、田间管理等指导服务。又如,可邀请专家学者到石狮开设专题讲座,介绍节水抗旱稻的种植优势、旱坡地引种案例、栽培关键技术等。

当然,为激发农民种植积极性,市相关部门也可积极探索制定相关政策,支持鼓励种粮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促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旱稻。在增加经济收入和改良土壤的同时,提高农业农村附加值,保障粮食稳产增产、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助力高质量发展。

(木棉)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