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第05版:万家灯火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童年的手工布

●王文莉

儿时的冬天,是母亲最忙碌的时候,她要趁着农闲多织一些手工布备用。

织布的时候,母亲坐在织机上双手左右交叉,梭子在两层棉线间穿来穿去,脚踩一下踏板,手扳一下机杼,织机就会跟着“咔哒”一声。就这样,她聚精会神地一边穿梭,一边踏板,眼观六路,手脚并用地不停操作,一寸寸手工布在她的手下呈现出来。随着“咔哒”声奏响无数个白天黑夜,卷轴上的布匹越来越多,母亲的眼神也越来越明亮。

母亲每年都会留下几匹花色好、质量高的布料压箱底,美其名曰给我们“攒嫁妆”。剩下的布料,她会按家里的各种需要动手裁剪。稀疏的白粗布用来做笼布和抹布,大格子和宽条纹花色的做床单,小格子花色的做棉袄面,豆青色的做棉袄里子,淡紫色的给全家人做内衣裤。

当一切分配停当,母亲就开始为我们缝制冬衣。巧手的母亲会特意把花色好看的给我和妹妹做袄面。她用缝纫机把袄里和袄面合在一起,就坐在竹席上开始絮棉。担心我们上学受冻,母亲会多絮一层棉花,然后将厚厚的袄片翻过来,开始飞针走线。母亲干活的时候特别专注,她盘腿坐着,不停地纫针、缝制,每个动作都有条不紊。针线在母亲手里上下翻飞,她动作娴熟,姿势优美,双手不急不缓地缝啊缝……

母亲缝一会儿之后,将涩针在头发里拨一拨,继续低头缝制。她的心思全部聚集在指尖,随着手起针落,棉衣上留下一行行错落有致的针脚。母亲手艺精湛、干活利索,不到半晌就对着我喊:“先过来试试,看领子紧不紧,不然穿起来脖子不舒服。”我开心地试穿,母亲前后瞧一遍,感觉达到她的满意程度,会让我把棉衣脱下来钉扣子,这件棉衣才算正式完工。

母亲还特别注意实用性,她在袄面上专门缝上两个布兜,便于我们装东西。邻居大婶经常揶揄母亲,说她不嫌麻烦,穿在里面的棉袄何必做两个布兜,费布又费力,罩衣上有兜用就行,真是多此一举。母亲总是笑着说:“为了自家孩子方便,当妈的还怕啥麻烦。”

那时候,一家老小的里外穿戴和四季被褥,全靠着母亲不辞辛苦地种棉、纺线、织布、缝制。每当忆起这些往事,我的耳边就会响起“咔哒”“咔哒”的织布声。如今,虽然织布机已无处可寻,这些回忆却盛满童年的温馨,让我久久地沉浸在旧时光里。

其实,手工布虽然看似粗糙,经过多次漂洗反而越发柔软,贴身穿着更加舒适。童年的手工布,就像母亲的爱一样,被时光浸润多年,越长久越温暖。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