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民声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让古厝“活”起来 让传统迸发新魅力

1月下旬,永宁镇金埭村村民又多了一处茶余饭后休闲的好去处。该村的村“两委”积极动员旅菲乡贤刘贤灿老宅的产权人,合理改造闲置、荒废多年的番仔楼以及院子,让古民居重新焕发生机,建成富有建筑特色的番仔楼口袋公园,并对外开放。(详见2月2日《石狮日报》二版)

番仔楼是一种中西合璧的特色建筑,在闽南地区(特别是泉州)尤为常见。石狮的番仔楼大多由南洋归国华侨所建,这些番仔楼不仅工艺价值高,且富含历史价值,每一栋番仔楼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极具传奇色彩。让一座座见证侨乡历史、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厝重新焕发生机,其意义自不待言。

永宁镇金埭村将这栋荒废多年、有着八十多年历史的番仔楼,加以保护修缮,并综合利用改造成口袋公园,让古厝重新迸发出生命力。除了这座古厝,杨孙西文化馆、“四端堂”古厝群等也都是成功的案例。这些都是石狮探索保护活化利用古厝、传承侨乡文化的一个缩影。

新国风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火出圈,作品线下演出大受欢迎,线上视频播放量早已突破10亿次,众多之前从未接触过越剧的年轻观众走进剧场,走近传统戏曲。这启示我们,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传下去,要扎根时代开新花,善用各种资源。福州市改造烟台山历史建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政府引进知名地产企业运作,将烟台山打造成热门旅游景点,不仅节约了成本,也使一批老建筑得到有效保护。

保护和利用好这些古厝,守护好侨文化的“根”与“魂”,是一个时代的新命题。在深度挖掘传统古大厝的文化价值的同时,也要迎合当下潮流的需要。由于国潮风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渴望亲近古建筑,这是活化利用古建筑的好机会。蟳埔渔村簪花传统火爆出圈,海内外游客纷纷来到泉州游世遗、戴簪花、品美食。晋江市梧林古村营造南洋风,穿着南洋服、带着小花伞的姑娘,一身西装背带裤的小伙,穿梭在古厝洋楼间拍照留念。这些都是值得借鉴的成功案例。

岁月无言,古厝有痕。历经百年风雨,这些古厝成了一个时代的象征,成为具有深厚底蕴的文物。保护好古建筑,任重道远,人人有责,我们还需继续努力。

(许玉妮)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