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民声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从儿时的压岁钱 说起……

社会评说

在笔者儿时的记忆中,每到过年,大人都会给家里的孩子们分发“压岁钱”。当时的家庭收入水平有限,开始是一毛、两毛,到后来是一元、二元,十元、二十元。随着年龄增长,轮到自己给小辈“压岁钱”了,却“涨价”了,以百元计。除了给孩子“压岁钱”,当然也要给家里的长辈“压岁钱”,每每看到长辈跟孩子一样乐呵呵接过“压岁钱”,倍感家的温馨和幸福。

临到自己年长了,也步入老年了,感觉又不一样了,听到和看到的,不再那么和谐,每每与比笔者稍长的老人聊天,甚至能够感觉到他们的萧瑟伤心。去年春节回老家,到堂哥家里坐坐。堂哥说,村里到家里慰问了,送了一些面食和油,那代表的是政府关心留守村里的老人。堂哥的儿子,在城里打工,贷款按揭买了一套房子,孙辈也在城里读书,过年前倒是回了一趟家,买了一块猪肉回来,就不再过问了,除夕和初一,一个电话也没有。堂哥鳏居,过年时的孤寂可想而知。

社会文明进程加快,追求也不一样了,过去物资匮乏,“压岁钱”对于孩子、老人可以当零花钱。如今,人们更加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要的不一定是物质,而是一句暖心的问候,要的只是自己在小辈的心里有一个位置,要的只是小辈关心自己的冷暖。

过年了,村里的干部都知道慰问村里的老人,自家的孩子咋就那么不贴心呢?这从中可以看到问题,我们可能缺失了孝道文化的教育。孝道教育,必须引入课堂,从小抓起。(柳月亭)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