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
第04版:万家灯火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跟着姥姥过大年

●晓 理

小时候,每年春节我大多是跟着姥姥过。我印象最深的是,尽管那时生活拮据,可姥姥对过年却一丝不苟,一切都充满着神圣的仪式感。

过了腊月二十,村子里响起零星的鞭炮声,姥姥过年的大幕也徐徐开启。姥姥背起半布袋麦子,到村里的磨坊磨成白面。姥姥还把仅有的那些黍子、小米在碾子上轧成面,再将小布袋中的大枣、红豆倒出来,在铁锅里煮软腻成沙。

尽管白面不多,姥姥还是能做出很多花样。除了一锅大馒头,还会蒸一屉花饽饽,那是她的拿手绝活。姥姥头一天便把面发好,放在热炕头上用被子捂起来。第二天早上,面鼓满了面盆。姥姥把它搬到案板上,沏上碱水,揉熟饧透,取下一小块放火里烧透,试试碱量大小。如果刚好,姥姥便把面揪成小团,分别捏成小鸟、小鸡、小鱼、青蛙、刺猬等形状。姥姥将这些可爱的面团放进蒸笼,蒸到火候一出锅,满屉的花饽饽冒着热气,散着香味,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这些成品和做好的黏窝窝、炉糕、豆沙包一起,都放在一个大圆笸箩里,足够我们吃整个年节。

接下来,姥姥会带着我去赶集,称几斤肉、几块豆腐,买上两张红纸、一斤糖块、几绺檀香……当然,还会有几挂小鞭炮,那是专门为我准备的。

姥姥的堂屋墙上有一个龛,里面供奉着灶王爷。腊月廿三这天,姥姥在案头摆上供品和香炉,燃起檀香,嘴里念念有词,也不知道她念叨些什么。我问姥姥为什么要给灶王爷烧香上供,而且供品一定要放糖瓜?姥姥说,这天灶王爷要回天宫去见玉皇大帝,灶王爷吃了糖瓜嘴甜,这样才能“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等灶王爷一“走”,那些供品便被我用来解馋了。

第二天是腊月廿四,姥姥吃过早饭又开始忙活。她包上头巾,先把屋里的东西拾掇到院里,然后把笤帚绑在长木杆上,把屋顶墙面、犄角旮旯,由里至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往后的几天,姥姥满脸喜悦地忙活着煮肉、炸豆腐、炒花生瓜子、剪窗花,一件事接一件事,仿佛计划好的,忙而不乱,有条不紊。

年味越来越浓。来到腊月廿八,鞭炮声变得此起彼伏,姥姥家的窗户上也贴上了红红的窗花。龙凤呈祥、五谷丰登……那些漂亮的窗花,都是姥姥在昏黄的煤油灯下亲手剪出来的。

一晃就到了大年三十,这是繁忙而热闹的一天。姥姥忙着包饺子、扫院子、挂灯笼、贴对联。除夕要守夜,而正月初一要起五更。煮好饺子,姥姥叫我到院子里放一串鞭炮。天还没有全亮,村里晚辈们来给姥姥拜年。姥姥一个一个地给他们分压岁钱。姥姥的大年,处处充满着仪式感。

姥姥大字不识,说不出什么大道理。然而她却用行动告诉我:生活是个严肃的课题,是一种庄严的仪式,必须心怀敬畏。生活可以简单但不能随意,逢年过节则必须充满诗意。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